×
×
海淀堂首页 >> Preacher List

明亮



12-05-27| 明亮:神的好管家

  • by
  • 2012-May-27

前段时间我看了几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有两个专业非常热门,一个是经济学专业,另一个是管理学专业。懂管理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吃香,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有管理。其实神在创造人的时候,赋予我们的身份就是管理者。神创造亚当和夏娃之初,把万物都交托给他们管理。圣经上记载,神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我们知道,每个人在这世上只是短暂停留,并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属于我们;地球不过是神给我们暂时的居所,“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神造好万物之后,就赋予人管理的使命。所以,我们的人生就是受托的人生,我们都是神的管家。可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神给我们的使命。主再来时是要和管家算账的。“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前4:7)那么,我们该如何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呢?彼得以好管家作比,给出了一个确实的答案——主再来时应有的生活形态是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

第一,好管家擅于服侍。

Undefined



12-03-25| 明亮:稳行在高处

  • by
  • 2012-Mar-25

在先知书中,哈巴谷书是比较独特的一卷。其他的先知书都是神藉着先知向众人传达神的旨意;而哈巴谷书的主要内容是先知和神之间的对话,先知求问神,神给予回答。关于哈巴谷先知的生平圣经中记载的很少,他和耶利米、那鸿是同时代的先知。本卷书写于公年前605年左右,共三章,前两章记载了哈巴谷先知的疑问,他对神的公义存疑,他与神辩论。

一些弟兄姊妹也存在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好人会遇到坏事,而坏人常遇到好事?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似乎也证实了我们的想法。前天我看到南方日报的一篇文章,说村民举报村官后遭受迫害,家里被砸,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外流亡四年。很多人对此异常气愤,不禁发问:社会的公义何在!?作为基督徒,当坏事临到我们或我们认为的好人时,我们也会有疑问:神的公义何在?

先知哈巴谷将这样的疑问带到了神的面前,想从神那里找到答案。在神话语的启示下,他终于明白了神的旨意,并在逆境当中称颂神:“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哈3:17-19)

Undefined



12-02-26 | 明亮:重建家园

  • by
  • 2012-Feb-26

住房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我想在座的很多弟兄姊妹也是如此。人们都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住房,很多人为了买房拼命地工作,省吃俭用。因为人们通常认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有家的感觉,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家对于我们来说是温馨的港湾,是一个给你抚慰、充满亲情和爱的地方,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爱的家园。但这不是拥有一套房子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从个人方面来说,我们内心的家园需要建设,我们的爱情、亲情的家园也需要建设;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国家的复兴、教会的复兴和建设需要你的祷告。

在圣经中,神给了我们优先次序,这诸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在神国度里的建设。“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什么是神的国呢?就是神的权柄。神的义就是神的法则。寻求神的国就是让我们去追求顺服神的权柄,寻求神的义就是要追求合乎神的法则。这里的“求”不是指祷告上的祈求,而是生活上的追求。我们要以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的态度来生活,让神在我们身上掌权,活出神的义来,在这世上作光、作盐(参太5:13-16)。

Undefined



12-01-15 | 明亮:以基督的心为心

  • by
  • 2012-Jan-15

腓立比书2章1-11节的经文是腓立比书中最经典的篇章,其中,“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使徒保罗在这里告诉腓立比的信徒要以基督的心为心,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历世历代每一位属神的儿女当以基督的心为心。

“以基督的心为心”——此处的“心”在圣经中有几种解释:心思、意念、态度等,翻译的虽然不同,但都是以表述基督耶稣在世时的生活实际与行动为准。使徒保罗首先劝勉我们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要追求同心合意(参腓2:1-4)。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分享。

第一方面,在基督里的同心。

我们和谁同心又合意呢?同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认为,同心是指同样的看法或思想,别人赞同我的想法,这就是同心,事实并非如此。保罗指的是追求在基督里的同心。同心的真意乃是和谐。就像一个乐队里,有弹琴的,有吹号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发出的声音、弦律不同,但演奏出来的乐章却是和谐的。“同心”就像乐队演奏的乐章一样和谐。

教会作为耶稣基督的身体也当是和谐的。在基督的身体中,每一个肢体有不同的地位、恩赐、能力和功用,但是肢体之间是绝对的和谐,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方向和中心,正如圣经所说:“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6)

Undefined



11-11-06 | 明亮:以感谢为祭

  • by
  • 2011-Nov-06

今天是感恩月的第一个主日礼拜。在感恩月中,很多弟兄姊妹把瓜果、粮油各样的土产带到教会里来,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弟兄姊妹,我们献上这样的祭物是否就能讨神的喜悦,得到神的祝福呢?对于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来说,献祭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旧约圣经利未记里记载,神对献祭、祭物、祭祀和礼仪都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从圣经中也看到,不是所有的献祭都是讨神喜悦的。该隐和亚伯兄弟俩都献祭,但神却只看中了亚伯的祭物。该隐非常不高兴,神却对他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创4:7)可见,问题不在于祭物,而是该隐存在问题。撒母耳记上13章中讲到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在吉甲献祭,他却被神弃绝了。原因何在?神的心意是什么呢?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说:“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诗篇50篇14节说:“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这都说明献祭能否蒙神的悦纳,不在于祭物本身,而在于献祭者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利未记1到7章讲到献祭的内容、目的和方式。其中7章11节讲到祭司献平安祭的时候,要以感谢献上。神所要求的不单单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他看重的是人的内心。献祭的原则是先有感恩的心,然后再献上祭物。“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诗50:23)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享“以感谢为祭”。

Undefined



11-09-25 | 明亮:教会见证(二)

  • by
  • 2011-Sep-25

今天我们分享教会的见证。教会的见证就是信徒生活的见证,包括在工作、家庭和教会当中的见证。基督徒的生活以信仰为指导,生活又体现出我们的信仰,两者相辅相成。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拥有丰富的神学知识或热心传福音并不代表你很属灵、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把神的道彰显出来。

有一个姊妹,她的父亲去世了,但她的家人都不信耶稣,按世上的丧事礼仪,难免要有烧香、跪拜等很多迷信色彩的形式。如何做到既孝敬老人,又不违背神、使神的名得荣耀呢?这位姊妹就和主持丧事礼仪的司仪说,我是基督徒,不可以参加迷信活动,烧香、跪拜不要叫我,不涉及迷信的方面尽管叫上我。她的亲友都非常理解,她既孝敬了父母,也没有违背神。

在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清朝的康熙年间,信仰上也曾出现过礼仪之争,就是关于祭祖、拜孔夫子的争论。一些信徒认为只要不是违背基督教基本信仰的习惯,是可以接受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坚决不可以。

哥林多前书第八章讲了关于吃肉的问题,这只是万花丛中的一点色彩而已。基督徒面对生活中很多灰色的领域,应当如何应对呢?比如:基督徒可不可以练武术?可不可以打太极拳?可不可以练瑜伽?可不可以参观带有宗教色彩的旅游景点?我们该吃什么?又有哪些禁忌呢?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