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复活节,我是在英国度过的,复活节在西方是继圣诞节以后的另一个大节日,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每年在教堂庆祝的复活节指的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可能在
在英国度过的这个复活节假期里,我感受了很多次的感动。在各个旅游景点里,不时会有一些传教者很热情礼貌地送来一些基督教资料,告诉我复活节活动的一些地点和活动内容,这些宣传资料和我们在平日收到的一些宣传材料完全不同,这些传教者的活动绝无任何的私心杂念和商业目的,只是为了宣传和传送基督的福音,让更多的人走入基督的世界,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
利物浦的传教女孩
那天下午在利物浦大街上散步,迎面来了两位年轻女孩和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们笑着走到我身边,就像老朋友似的,我正在纳闷,这里没有英国的朋友啊。这时,其中一位女孩用很标准的中文跟我打招呼说:“你好,你是从中国来的吗?”我感到很吃惊,然后就回答她说我是从中国来的。她听了很激动,就从包里拿出几个小册子和画册送给我。她说她在北京大学读过两年中文,当我告诉她我就是从北京来的、家就住在中关村、离北大很近的时候,她更高兴了,还问我去没去过颐和园和故宫,我又告诉她我就住距离颐和园东南门不到一公里的一个小区,她听了很激动,她说起颐和园里的万寿山和昆明湖,还说起了圆明园的大水法废墟等,我很惊奇她的中文说得那么好,我就对她说:“你中文说得流利,也恨标准啊!”她说她留学期间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她天天跟中国朋友学中文。和她一起的那位女孩,很专注地听着我们的谈话,偶尔也用中文插上一句简单的,我听得出来另一位女孩的中文水平不高。女孩说她已经回到英国四年了,为了不让自己的中文退化,她见了中国朋友就跟她们聊,幸好利物浦的中国人很多,她随时都能找到机会。她告诉我说很想念中国和中国那些朋友,她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中国。旁边那位小女孩,满脸的小雀斑但是很可爱,她一直笑着听我们说话,我从包里拿出一个双鱼荷包送给她,她特别高兴,把荷包高高举在手里看了又看,我还给小女孩照了一张照片,可惜没有照到那个双鱼荷包,只照了一部分红线绳,后来我也很后悔这张照片的失误。分别的时候,她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和手机号码都留给了我,说我在利物浦期间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她帮助,她还告诉了我利物浦的华人礼拜堂,她说她经常去那里找中国朋友交谈,我也把我在北京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她,并告诉她再来北京我一定好好接待她,并带她去看更多的北京古迹。分别的时候,那个小女孩用略加生硬的中文对我说了“再见”,我听着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姑说中文的声音,心中就有一种感动。这就是英国人的性格,他们的坦诚与热情,让我感到了身处异国的温暖,他们对人没有一点戒心,也许这一点是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感情,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利物浦的小女孩(图:海淀堂信息组)
小城切斯特的感人一幕
在英国的小城切斯特,我被一场声势浩大的唱圣歌场面深深感动了一回。那是从切斯特的商业街出来,路过大教堂,在这之前我就收到过几份复活节活动的资料。在大教堂前的广场上,一阵歌声传来,我循声看去,有一位黑人歌手正在当街唱圣歌,他是为了传播基督教文化,完全不同于街头卖艺的艺人,他这样做也是对基督爱的一种奉献形式,黑人歌手唱得非常投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白人,他停下来和这位黑人歌手一起唱,他们两人的音符高低搭配得非常默契和谐,路过此处的人们都停下来听上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喝着可乐走过来,他先站在歌者的旁边听了一会儿,然后小男孩就给两位唱圣歌的歌手当起了指挥。有了小男孩的指挥,两个人唱得更加起劲了,然后大街上跟着唱的人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浩大嘹亮,就连对面街道上的人也一起跟着歌起来,小男孩听到对面也有人在歌声,就转过身给对面的人群继续指挥起来,一时间,整个广场和大街都成了歌声的海洋,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小城的上空,我还是第一次听这样的大合唱呢,这回可真被英国人热爱音乐的热情感动了。
切斯特唱圣诗的人们(图:海淀堂信息组)
曼彻斯特的传教小伙子
在去约克的时候,汽车路过曼彻斯特,而且要在那里停留一个小时,我就到车站外很随意地看看风景,此时一位年轻小伙子走过来,送给我一些复活节的资料,然后用带着浓厚广东味的中文问我:“你从中国来吗?”我又是一个大吃惊,就点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他很激动地说:“我在中国广州学习过四年,你去过广州吗”我又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点头回答,他就跟我聊起了关于广州的一些事情,没想到他对广州知道的比我这个中国人还多,甚至连“砍手党”的事情他都知道的很详细,我告诉他现在“砍手党”早就被法律严惩了,广州的治安也比过去好多了。他笑了笑,还给我讲了自己在广州被盗的事情,我感到很不好意思,一时也想不起来该怎样回答他,他反而表现得满不在乎地说:“也难怪啊!那里的流动人口多吗,没办法喽!”因为小伙子那颗宽容的心,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英国复活节的几次经历,让我每次回忆起来都有一种感动。这些异国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因为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听到中国的乡音、感受到中国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