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立冬后的北京已开始寒冷,然而,瑟瑟的北风未能拦阻弟兄姊妹敬拜神的脚步,晚上6点50分,海淀堂青年聚会如期举行。“大卫之声”诗班带领会众歌诗《安静》、《恩典已降临》、《有一天》,单利好弟兄主礼,郭栋弟兄以《浪子的比喻》为题目为主证道,证道的经文记载在路加福音15章11至32节。
本段经文共记载了三个人物:小儿子、父亲、大儿子。郭弟兄以此为顺序,带领大家逐一查考了并思想了这段经文。首先,小儿子代表着所有不信神、不认识神的人。他们离开家,流浪在外;他们迷失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他们妄图去捞世界,结果世界却成了他们的网罗,不知道去向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他们过着放荡的生活(参见路15:13)。“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3:10)人们都曾像经文中的小儿子一样,流浪在外。流浪的原因是他们不爱神,不爱自己的父亲;流浪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由,不受约束,然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不是自由,那仅仅是自主。一切的罪从不爱神开始,其实,人们唯有在神的家中才有自由。根据经文记载,满有怜悯的神藉着猪使这个浪子醒悟过来,并回到父亲的家中(参见路15:17-20),这是小儿子的福气所在,也是父亲慈爱的彰显。
其次,父亲代表着公义、慈爱的神。“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与他亲嘴。”(路15:20)年纪老迈的父亲跑起来不快,但他依然跑向他的儿子,因为这个流浪在外的小儿子是他盼望、等候多年的,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参见路15:32)。正如基督徒蒙拣选,也是神先奔向人,因为“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参见弗1:4),人还未出生之前,耶稣就已经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父亲吩咐仆人把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这个流浪在外多年的浪子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参见路15:22)。戒指代表着权柄,和鞋子一样,在古代都是地位的象征。耶稣的死为一切信靠祂的人披上了义袍,使罪人可以因信称义。
最后,大儿子代表着那些提前回到父亲家里的,已经信主的人。大儿子对弟弟回来感到很生气,更因为父亲的做法而愤怒。基督徒可能偶尔也会像大儿子一样埋怨、不满,觉得神给别人的祝福多,给自己的祝福少。当基督徒像比喻中的大儿子不知感恩的时候,他的心就已经流浪在外了,成了一个留在家中的浪子。殊不知,被拣选进入神的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恩典,神的恩典是无限的,并不会因为分享的人多,恩典就减少。大儿子应有的态度不是埋怨和批评,而是应该跟父亲同心,站在路边,呼唤流浪在外的弟弟早日归来。
盼望神将这个浪子的比喻放在弟兄姊妹的心间,在工作和生活中常与人分享耶稣基督的福音,好使更多的能够早日回到父的家中,因为唯有回来,人才会有那真正的平安和喜乐,才能找到活着的目的和方向。
以祷告来到主面前
当称谢进入他门,当赞美进入他的殿
当举手歌唱赞美神
如鹰展翅上腾
单利好弟兄主礼
郭栋弟兄为主证道
来到神的圣殿犹如回到家中
耶和华在隐密处保守看顾你
主是我力量
郭栋弟兄耐心细致的为墓道友答疑解惑
聚会结束后海淀堂为不同年龄段的弟兄姊妹预备了适合自己年龄的团契
海淀堂的慕道班一如既往的在为主默默的喂养这小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