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弟兄姊妹早早的来到教会,在歌声中,我们纪念救主耶稣基督的降生,在读经祷告中预备自己。
9点半,由胡娇灵姊妹主礼,诵读宣召经文《诗篇》118篇1至4节,会众以启应的方式诵读《诗篇》145篇。海淀堂天歌诗班献诗《求主俯首鉴察》,本聚会点杨鹏君传道为主证道,题目是《苦路声》,证道经文记载在新约《马可福音》8章27至9章1节。
《马可福音》整卷书的核心就是讲述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门徒本应在起初被呼召时就明白耶稣是基督,但直到耶稣和门徒出去,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以彼得为代表的门徒才认识到耶稣是基督(参可8:27-29)。也因此开启了马可福音的大转折,耶稣向他们预言自己将要受害,并要走向苦路,也教导跟从他的人也要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他。马可描述耶稣三次预言他的受死与受难,门徒三次不明白其意思;耶稣三次教导他们,并呼召他们来做基督的门徒。今天杨传道以“苦路“为题,与弟兄姊妹分享耶稣第一次关于自己的预言。
一、耶稣是谁
《马可福音》开头,便宣告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弥赛亚(参可1:1-3;可1:11).根据圣经中记载,耶稣事工初期,知道他身份的不是门徒和跟随者,而是污鬼(参可1:24;3:11)。直至,耶稣和门徒前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耶稣问门徒“人说我是谁?”(可8:27),门徒纷纷发表意见,说他是“施洗约翰”、“以利亚”或“先知里的一位”。耶稣接着又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可8:29)。但他又禁止门徒,不要告诉人。从此,他教训门徒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可8:31)。彼得无法理解耶稣的受苦,以至于劝阻耶稣。耶稣的教训归正了门徒的认知,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神的儿子”,也是“受苦的人子”,是“大卫的子孙”,同时也是受苦的基督。彼得对耶稣的了解是部分的,正如我们对耶稣的认识也常常是片面的,我们要谦卑在他的面前,真正地认清他的身份,做他的门徒。
二、身为基督有何意义
基督本是受膏者有权柄,但基督不是为满足人的私欲、梦想、改变社会政治或是赐给他们地上的平安,耶稣基督来是要建立上帝的国度。在马可福音8章31节,马可说道基督必须“受苦”、“被弃绝”、“被杀”、“复活”。他指出“人子”要经历受死与复活,是上帝的计划和安排,是上帝定意要他承担的责任和道路,是为要拯救我们。耶稣预言他的受难后,彼得极其抗拒基督会受苦的事实。由此可见门徒的属灵眼睛还没有完全打开。
彼得劝耶稣,耶稣反过来“责备”彼得,对他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可8:33)。撒但在彼得心中作工,鼓动他反对耶稣走十字架的道路。“退我后边去吧”(可8:33)和“要跟从我”(可8:34),在希腊文中有同样的意思。耶稣并不是让暂时站在恶者那边的彼得离开他,而是要彼得恢复耶稣起初呼召他们时的位置——“来跟从我”(可1:17,2:14),回到起初顺服的样式。基督通过走向十字架,拯救罪人,启示神,彰显神的恩典,并使我们有了胜过罪的力量。
三、身为一个门徒有何意义:舍己,背起十架,跟随主
耶稣首次教导关于做门徒的道理,他指出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是做门徒的三个条件。
做门徒首要的是“舍己”,马可用了4个“因为”来说明为什么做门徒首先要“舍己”。(参可8:35-38)耶稣的意思是,只要愿意为了他和神国福音的缘故,宁可把“己”的本身放下,甚至愿意牺牲自己地上的性命的人,才能得到永恒的、真实的生命。在此,耶稣说明做门徒的代价及奖赏,即丧失今生、短暂的生命而得着将来、永恒的生命。
“背起他的十字架”(可8:34),是指自己个人的十字架。也就是在说,要准备好自己面临殉道和死亡,或者指将要来的苦难。从经文的整体叙述来看,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是延续舍己的意义。耶稣以“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为做门徒必须要付的代价,并且要得到将来上帝所赐的永恒的生命。耶稣基督通过道成肉身,死而复活的真理来启示我们,凡跟随祂的人,想要得到生命,也要同他一样,丧失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生命。“跟随”意思是人要跟随耶稣并与他保持持续的亲密的关系。
做门徒,必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效法耶稣走受苦受难的道路。做门徒,必须与耶稣同行跟从他,跟从不是简单的跟随,而是生命的认同与参与。苦路于耶稣基督而言,虽苦却是要得荣耀。于跟从耶稣的人来说,是在效法耶稣基督生命的模式,所受短暂的苦楚是要承受将来永远的生命。
感谢神将祂的话语赐给我们,使来到神宝座前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有得着。在欢迎新人环节,会众同唱《我们欢迎你》,感谢神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祂的教会,愿天父亲自祝福祂的每个孩子。
早晨 得听祢慈爱之言
祷告近主前 崇拜开始
天歌诗班献诗:求主俯首鉴察
用心指挥 彼此联络
杨鹏君传道证道:《苦路》
快快地听 细细地查
棕枝预告 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该称颂的
欢迎新朋友
神的应许,在基督里都是阿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