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受难周耶稣苦路默想的由来


  • by
  • 2009-4月-10

苦路默想最早出现于十二世纪,当时出现一种朝圣风潮,欧洲各国的信徒络绎不绝地去圣地朝圣,竭力寻找耶稣受苦的地点,回家后,仿照在圣地所看到的情景,做了许多纪念耶稣苦难的亭子与纪念碑。

十七世纪时,由方济会士圣利安纳(St. Leonard of Port Maurice 大力宣传「苦路」的祈祷,并从比拉多衙门到各各他山的路程中安排了十四个站,这十四个站,内容来自口述传说与圣经四福音书。

马丁路德改革天主教成为基督教后,一样重视耶稣受难的默想,但他挪走口述传说的内容,只专一于圣经经文中对耶稣受难的描述。因此来自基督教背景的巴哈所创作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不仅革新了宗教曲式,也是紧贴圣经经文默想受难的典型范例。

苦路十四站,凡是有圣经经文引述的,也一样是基督教信仰默想耶稣受难的内容。

文章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