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感谢明亮传道为我们读了马太福音3章13-17节的经文。下面我们看另两处经文,一处是在希伯来书2章10节:“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另一处是在希伯来书2章16-18节:“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感谢主!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是:认同。
圣诞节刚过去十多天,环顾四周,节日的气氛还相当浓厚。圣诞节表明耶稣取了人的肉身进入了这个世界。耶稣在这个世界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耶稣基督的受洗。他以肉身的人进入这个世界,又藉着受洗将自己列入罪人的行列中。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他就是上帝,就是我们的天父,“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2:10)。耶稣基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句话——要领我们这许多的儿子进到神的荣耀里去。为此,耶稣要先加入到罪人的行列中,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然后带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使我们能够进入到他自己完全的国度里。
耶稣的受洗,正是他与我们罪人认同的一个标记。当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要求约翰给他施洗的时候, 约翰看见耶稣站在面前,就拦阻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太3:14)约翰说的这句话非常合乎情理、合乎事实。他知道耶稣是无罪的,他也知道神所设立、让他施行的洗礼是为罪人悔改而预备的。所以约翰不敢接受耶稣的请求。但耶稣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耶稣说了这句话,约翰就欣然地为他施了洗。耶稣受洗以后,从天上就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天父看到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做了这件事,在天上为他而喜乐。耶稣降卑自己,把自己卑微到一个罪人的地步,这在神的眼里是非常可贵、美好的。因为主耶稣这样做,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得救,就是得到永恒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他不接受这个洗礼,不进入到我们罪人的行列,我们就不可能得救。神伟大的救赎计划,从创世直到世界末了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的救赎计划,能不能够成功,能不能够得胜,都在于耶稣此时此刻的这个举动。
约翰的洗礼是一个预备的洗礼。我们有罪的人愿意在神的面前悔改,渴望得到神的赦免,这个洗礼就是得到神的赦免之前的预备。约翰的洗礼不包含丝毫的赦罪成份,因为赦罪的权柄在主耶稣基督的手中。所以约翰所说的非常符合事实,耶稣具有属天的圣洁身份。可是耶稣说他要接受洗礼,这话也是非常合理的,耶稣解释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这样做于人、于神都恰如其分,是再合适不过的;在神的眼里,在人的命运上都是义的,都是美善的。所以,主耶稣说“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也就是说,耶稣基督要拯救我们这些亚伯拉罕的后裔,他就必须在一切事上与我们相同。
耶稣基督以双重身份站立在圣洁的神面前。第一个身份——中间人、中保。他把我们这些因罪不能来到神面前之人的需要告诉神,直接地、面对面地告诉神。第二个身份——罪人。他将自己列在我们这些罪人的行列中,站在神的面前的时候,他是普天下所有亚当后裔的代表、总和。他站在神面前,就等于我们这些渴慕拯救却因自己是罪人不能接近神的人,和他一同来到了神的面前。如果耶稣不将自己与罪人认同,就没有办法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也就不合我们人的法律程序,即我们这些作为被告的罪人缺席,神赦免的判决就不能成立。因着耶稣,我们才能来到神的面前,这是耶稣必须与我们认同的原因。主耶稣基督这样做,可以胜任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于神的,一方面是于我们的。我们非常有必要明白这个真理,好使我们在一生追随他走永生道路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信靠他,知道他是我们进入天国的保障,是那棵树上初熟的果子,他以这样一个双重身份胜任自己的职能。
主耶稣是如何以双重身份胜任自己的职能的呢?他一方面向着神忠信,另一方面对我们慈悲。正如希伯来书2章17节所说:“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因着对神的忠信,他在神的救赎计划中,就能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满有把握地完成神对他的托付。因着对我们的慈悲,他就能搭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得胜罪恶,进入奇妙的光明。
我们首先来看主耶稣的忠信。圣经说,主耶稣基督“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来3:2)。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我们看到作为神的仆人,摩西在完成神所赋予他的使命时,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坎坷和危机。摩西曾在西奈山上四十昼夜接受神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律法。山下的百姓因为看到山上冒烟冒火、电闪雷鸣,却四十天不见摩西下山,就非常惊慌,于是制造了一个金牛犊当作神来拜(参出32:1-4)。神要灭绝这些在信仰上叛逆的百姓,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出32:9-10)当神准备灭绝那些百姓的时候,摩西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发生西奈山上这个事件之前,摩西屡遭同族弟兄的非难。还没有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就开始不信任摩西了。摩西向法老要求带以色列民离开埃及,法老不肯,就虐待这些百姓,使他们比原来还苦。这时候百姓就说:“你们使我们在法老和他臣仆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递在他们手中杀我们。”(出5:21)出埃及之后,他们因着后面有追兵,前面有红海拦阻,又埋怨摩西(参出13-14);在旷野没有水喝、没有肉吃,他们觉得上当了,还是埋怨摩西(参出17:1-7;民11:4-6);甚至连摩西的哥哥、姐姐也怀疑他的圣职,也怀疑他的职份,他们对摩西群起而攻之(民12:1-2)。摩西经历了来自各支派和亲生骨肉的围攻和嫉妒。可是现在他看到百姓要受到神的惩罚,就来到神的面前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 摩西在神的家里,如此爱神的百姓,为了救那些屡次刁难他的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得救的机会。
看到摩西这样做,我们就想到了主耶稣。主耶稣以卑微的身份在世33年,经历了许多非难。别人甚至因为他母亲的缘故羞辱他。他们知道耶稣不是从约瑟而来的,又不想知道和承认耶稣是从圣灵而来的,所以他们就羞辱耶稣;犹太人因为嫉妒耶稣,就说他所行的神迹不是出于神;他的同乡拒绝他在自己出生、生长的地方传道;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还有一个背叛并出卖了他。我们看,耶稣——神计划中如此关键的角色,要一步一步地完成神让他经历的过程,他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可是他依然为我们走上了十字架。他是从哪里来的坚定和义无返顾的信心呢?我们甚至不能够解释他如何能从心里面发出这样坚定的信念。
主耶稣基督作为神忠信的祭司,已经走完了神所让他走的道路,回到荣耀中去了。在回到荣耀中去之前,他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约19:30)他的宣告表明:我们所有愿意藉着他的救恩而得救的人,已经有盼望、有把握了。
现在我们看他所具备职能的另一个方面——慈悲。我们对于慈悲有各种理解。可能是在看到别人可怜的时候,怜悯别人;可能是给别人一些施舍,或者是有一副非常柔软的心肠。可是对慈悲的这些理解还远远不够。耶稣基督自己的慈悲,是他在亲身经历的处境中发出的慈悲。
圣经说:“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圣经又说:“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来5:2)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内心是何等受安慰。主耶稣这样体恤我们、满有慈悲、在神面前为我们作中保。在他的面前,我们在能不能得救、能不能得永生上的那种忐忑不安可以一去不返,我们的内心可以得享安息。
主耶稣基督在肉身和我们一样的活过。虽然主耶稣在世上只有33年,但是他和我们同样有灵性上和肉体上的试炼、考验,并且他所经历的考验、试炼、患难、痛苦、挣扎、选择,超过世上所有人经历的总和。主耶稣基督曾经在客西马尼园有过那样的感受;他在旷野禁食四十天(参太4:1-2),经历了饥饿和孤独,这是肉体和灵性双重的痛苦,他眼前只有茫茫的一片沙石,烈日之下,又干又热,没有水,没有草,主耶稣在那里四十天;他也经历了人失去亲友的伤痛,拉撒路死的时候,“耶稣哭了”(约11:35);兵丁在审讯他的时候,“将耶稣鞭打了”(可15:15)。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可是他却被犹太人出卖。如果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应当相信我们的感受主耶稣都能体会到,他知道怎样来安慰、鼓励我们,用他钉痕的手把我们这些软弱、跌倒的人搀扶起来。
有的时候,我们非常痛苦,跪在神的面前祷告也没有言语,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表达我们最深切、最真实的想法。这时圣灵就会帮助你。圣灵藉着无声的叹息使我们得到莫大的安慰。我们虽然没有听到一字一句的声音,可是神已经点点滴滴地用爱来显明,耶稣基督在我们心灵深处能体会我们。我们真的难以感受他为我们所受的痛苦,我们在座所有的人,在走十字架的道路时所受的痛苦,加起来也没有他那么多,在程度上更超不过他,因为他对痛苦的感受比任何人都要深刻。因为他是圣洁、无罪的。这个世界的黑暗、不合理、弯曲悖谬与他内心的圣洁、完全形成极大的反差,所以,他内心对痛苦的感受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能够体谅我们,并且他还要告诉我们:你们不要怕,不要为难,也不要因为不知道前面的路就后退。虽然有试炼、有患难,可是你们能够得胜。因为你们看到我的时候,就知道可以靠着我得胜。“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这是主耶稣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他体恤我们,在神的面前为我们说话,“父啊,你知道人在世上生活,要经历何等的肉体的限制、愚蒙、无知、缺乏、试炼,在各样的事上要行出你的义的时候,他要如何地在十字路口徘徊;他立志要跟从你,要舍命的时候,却在判断上没有把握。父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为我已经在十字架上替他们承担了这罪。”主耶稣基督的认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那永恒的国度中与他享受永远的荣耀的保证,他的认同是我们得救的关键。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盲人弟兄在一个盲人团契作传道,他一直和大家一起侍奉,众人都因着他而成长、得安慰和帮助。突然有一天,传来一个好消息,说有人想专门为他捐献眼角膜,让他做了手术以后眼睛能看见,可以在神家里有更大的贡献。盲人传道听到之后却拒绝了,大家感觉非常可惜,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才知道,他愿意自己仍然是一个盲人,是为要还能真实地体会那些盲人弟兄姊妹眼睛看不见的难处和需要,体会他们的软弱和气馁,以便能够知道如何保护和鼓励他们,和他们一同承担生活中的难处。
主耶稣基督就有这样的心肠。主耶稣是神又是人,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然而他在经历人的生活时,并没有利用他的神性,而是完全以我们人所要经历的限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只为我们的缘故而行神迹,只为那些可怜的、瘸腿的、瞎眼的人而使用超越的权利,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面前,完全在他的人性中,有饥饿,有干渴,也有恐惧,我们人所有的一切他都有,只是他没有罪性,没有罪律。
有人可能会想,他在一个和我们完全相同的人性中,经历这么多的患难和试炼,难道就没有后悔、伤心的时候吗?我们看到主耶稣是那样果断地做着神要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知道他没有后悔和伤心,他克服了人的那些本能的反应。因为他对我们的爱和我们所想象的爱不一样,耶稣基督在那种纯粹的爱中产生了责任,当一个人对一群人产生责任的时候,就会有胆量,不会再顾虑其它。所以,耶稣勇敢地面对了要为我们承受的这一切。主耶稣基督是为了使罪人能够满足神公义的要求而做这些事的,这对于需要怜悯、拯救的人,对于在荣耀中盼望他得胜而归的父神都是合宜的。所以他说我做这些事情,不算是什么壮举,并不是要表明我在人群中是何等的伟大。他只有一个想法,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如果没有做这件事情,就没有尽到职责,我就失职了,这样一种由爱而产生的责任感使他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自然的。
弟兄姊妹,耶稣基督为了神的义而这样舍弃自己,没有退缩,没有委屈,只有毅然决然,一直到神的旨意完全成就在他的身上。所以我们要记住主耶稣基督在约翰面前所说的这句话:“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尽诸般的义,就是一切为了人的益处需要做的事情我都要做,这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好像我们要吃饭、要走路、要用眼睛看东西一样自然,耶稣就是这样来看待他的舍已和牺牲的。阿们!
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感谢明亮传道为我们读了马太福音3章13-17节的经文。下面我们看另两处经文,一处是在希伯来书2章10节:“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另一处是在希伯来书2章16-18节:“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感谢主!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是:认同。
圣诞节刚过去十多天,环顾四周,节日的气氛还相当浓厚。圣诞节表明耶稣取了人的肉身进入了这个世界。耶稣在这个世界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耶稣基督的受洗。他以肉身的人进入这个世界,又藉着受洗将自己列入罪人的行列中。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他就是上帝,就是我们的天父,“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2:10)。耶稣基督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这句话——要领我们这许多的儿子进到神的荣耀里去。为此,耶稣要先加入到罪人的行列中,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然后带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使我们能够进入到他自己完全的国度里。
耶稣的受洗,正是他与我们罪人认同的一个标记。当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要求约翰给他施洗的时候, 约翰看见耶稣站在面前,就拦阻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太3:14)约翰说的这句话非常合乎情理、合乎事实。他知道耶稣是无罪的,他也知道神所设立、让他施行的洗礼是为罪人悔改而预备的。所以约翰不敢接受耶稣的请求。但耶稣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耶稣说了这句话,约翰就欣然地为他施了洗。耶稣受洗以后,从天上就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天父看到独生爱子耶稣基督做了这件事,在天上为他而喜乐。耶稣降卑自己,把自己卑微到一个罪人的地步,这在神的眼里是非常可贵、美好的。因为主耶稣这样做,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得救,就是得到永恒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他不接受这个洗礼,不进入到我们罪人的行列,我们就不可能得救。神伟大的救赎计划,从创世直到世界末了的整个历史过程中的救赎计划,能不能够成功,能不能够得胜,都在于耶稣此时此刻的这个举动。
约翰的洗礼是一个预备的洗礼。我们有罪的人愿意在神的面前悔改,渴望得到神的赦免,这个洗礼就是得到神的赦免之前的预备。约翰的洗礼不包含丝毫的赦罪成份,因为赦罪的权柄在主耶稣基督的手中。所以约翰所说的非常符合事实,耶稣具有属天的圣洁身份。可是耶稣说他要接受洗礼,这话也是非常合理的,耶稣解释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这样做于人、于神都恰如其分,是再合适不过的;在神的眼里,在人的命运上都是义的,都是美善的。所以,主耶稣说“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也就是说,耶稣基督要拯救我们这些亚伯拉罕的后裔,他就必须在一切事上与我们相同。
耶稣基督以双重身份站立在圣洁的神面前。第一个身份——中间人、中保。他把我们这些因罪不能来到神面前之人的需要告诉神,直接地、面对面地告诉神。第二个身份——罪人。他将自己列在我们这些罪人的行列中,站在神的面前的时候,他是普天下所有亚当后裔的代表、总和。他站在神面前,就等于我们这些渴慕拯救却因自己是罪人不能接近神的人,和他一同来到了神的面前。如果耶稣不将自己与罪人认同,就没有办法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也就不合我们人的法律程序,即我们这些作为被告的罪人缺席,神赦免的判决就不能成立。因着耶稣,我们才能来到神的面前,这是耶稣必须与我们认同的原因。主耶稣基督这样做,可以胜任这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于神的,一方面是于我们的。我们非常有必要明白这个真理,好使我们在一生追随他走永生道路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信靠他,知道他是我们进入天国的保障,是那棵树上初熟的果子,他以这样一个双重身份胜任自己的职能。
主耶稣是如何以双重身份胜任自己的职能的呢?他一方面向着神忠信,另一方面对我们慈悲。正如希伯来书2章17节所说:“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因着对神的忠信,他在神的救赎计划中,就能胜任自己所担当的角色,满有把握地完成神对他的托付。因着对我们的慈悲,他就能搭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得胜罪恶,进入奇妙的光明。
我们首先来看主耶稣的忠信。圣经说,主耶稣基督“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来3:2)。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历史,我们看到作为神的仆人,摩西在完成神所赋予他的使命时,经历了何等的艰难、坎坷和危机。摩西曾在西奈山上四十昼夜接受神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律法。山下的百姓因为看到山上冒烟冒火、电闪雷鸣,却四十天不见摩西下山,就非常惊慌,于是制造了一个金牛犊当作神来拜(参出32:1-4)。神要灭绝这些在信仰上叛逆的百姓,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出32:9-10)当神准备灭绝那些百姓的时候,摩西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发生西奈山上这个事件之前,摩西屡遭同族弟兄的非难。还没有出埃及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就开始不信任摩西了。摩西向法老要求带以色列民离开埃及,法老不肯,就虐待这些百姓,使他们比原来还苦。这时候百姓就说:“你们使我们在法老和他臣仆面前有了臭名,把刀递在他们手中杀我们。”(出5:21)出埃及之后,他们因着后面有追兵,前面有红海拦阻,又埋怨摩西(参出13-14);在旷野没有水喝、没有肉吃,他们觉得上当了,还是埋怨摩西(参出17:1-7;民11:4-6);甚至连摩西的哥哥、姐姐也怀疑他的圣职,也怀疑他的职份,他们对摩西群起而攻之(民12:1-2)。摩西经历了来自各支派和亲生骨肉的围攻和嫉妒。可是现在他看到百姓要受到神的惩罚,就来到神的面前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2) 摩西在神的家里,如此爱神的百姓,为了救那些屡次刁难他的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得救的机会。
看到摩西这样做,我们就想到了主耶稣。主耶稣以卑微的身份在世33年,经历了许多非难。别人甚至因为他母亲的缘故羞辱他。他们知道耶稣不是从约瑟而来的,又不想知道和承认耶稣是从圣灵而来的,所以他们就羞辱耶稣;犹太人因为嫉妒耶稣,就说他所行的神迹不是出于神;他的同乡拒绝他在自己出生、生长的地方传道;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还有一个背叛并出卖了他。我们看,耶稣——神计划中如此关键的角色,要一步一步地完成神让他经历的过程,他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可是他依然为我们走上了十字架。他是从哪里来的坚定和义无返顾的信心呢?我们甚至不能够解释他如何能从心里面发出这样坚定的信念。
主耶稣基督作为神忠信的祭司,已经走完了神所让他走的道路,回到荣耀中去了。在回到荣耀中去之前,他在十字架上宣告:“成了!”(约19:30)他的宣告表明:我们所有愿意藉着他的救恩而得救的人,已经有盼望、有把握了。
现在我们看他所具备职能的另一个方面——慈悲。我们对于慈悲有各种理解。可能是在看到别人可怜的时候,怜悯别人;可能是给别人一些施舍,或者是有一副非常柔软的心肠。可是对慈悲的这些理解还远远不够。耶稣基督自己的慈悲,是他在亲身经历的处境中发出的慈悲。
圣经说:“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圣经又说:“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来5:2)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语,内心是何等受安慰。主耶稣这样体恤我们、满有慈悲、在神面前为我们作中保。在他的面前,我们在能不能得救、能不能得永生上的那种忐忑不安可以一去不返,我们的内心可以得享安息。
主耶稣基督在肉身和我们一样的活过。虽然主耶稣在世上只有33年,但是他和我们同样有灵性上和肉体上的试炼、考验,并且他所经历的考验、试炼、患难、痛苦、挣扎、选择,超过世上所有人经历的总和。主耶稣基督曾经在客西马尼园有过那样的感受;他在旷野禁食四十天(参太4:1-2),经历了饥饿和孤独,这是肉体和灵性双重的痛苦,他眼前只有茫茫的一片沙石,烈日之下,又干又热,没有水,没有草,主耶稣在那里四十天;他也经历了人失去亲友的伤痛,拉撒路死的时候,“耶稣哭了”(约11:35);兵丁在审讯他的时候,“将耶稣鞭打了”(可15:15)。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可是他却被犹太人出卖。如果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应当相信我们的感受主耶稣都能体会到,他知道怎样来安慰、鼓励我们,用他钉痕的手把我们这些软弱、跌倒的人搀扶起来。
有的时候,我们非常痛苦,跪在神的面前祷告也没有言语,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表达我们最深切、最真实的想法。这时圣灵就会帮助你。圣灵藉着无声的叹息使我们得到莫大的安慰。我们虽然没有听到一字一句的声音,可是神已经点点滴滴地用爱来显明,耶稣基督在我们心灵深处能体会我们。我们真的难以感受他为我们所受的痛苦,我们在座所有的人,在走十字架的道路时所受的痛苦,加起来也没有他那么多,在程度上更超不过他,因为他对痛苦的感受比任何人都要深刻。因为他是圣洁、无罪的。这个世界的黑暗、不合理、弯曲悖谬与他内心的圣洁、完全形成极大的反差,所以,他内心对痛苦的感受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能够体谅我们,并且他还要告诉我们:你们不要怕,不要为难,也不要因为不知道前面的路就后退。虽然有试炼、有患难,可是你们能够得胜。因为你们看到我的时候,就知道可以靠着我得胜。“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这是主耶稣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他体恤我们,在神的面前为我们说话,“父啊,你知道人在世上生活,要经历何等的肉体的限制、愚蒙、无知、缺乏、试炼,在各样的事上要行出你的义的时候,他要如何地在十字路口徘徊;他立志要跟从你,要舍命的时候,却在判断上没有把握。父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为我已经在十字架上替他们承担了这罪。”主耶稣基督的认同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那永恒的国度中与他享受永远的荣耀的保证,他的认同是我们得救的关键。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盲人弟兄在一个盲人团契作传道,他一直和大家一起侍奉,众人都因着他而成长、得安慰和帮助。突然有一天,传来一个好消息,说有人想专门为他捐献眼角膜,让他做了手术以后眼睛能看见,可以在神家里有更大的贡献。盲人传道听到之后却拒绝了,大家感觉非常可惜,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后来才知道,他愿意自己仍然是一个盲人,是为要还能真实地体会那些盲人弟兄姊妹眼睛看不见的难处和需要,体会他们的软弱和气馁,以便能够知道如何保护和鼓励他们,和他们一同承担生活中的难处。
主耶稣基督就有这样的心肠。主耶稣是神又是人,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然而他在经历人的生活时,并没有利用他的神性,而是完全以我们人所要经历的限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只为我们的缘故而行神迹,只为那些可怜的、瘸腿的、瞎眼的人而使用超越的权利,他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所遇到的事情面前,完全在他的人性中,有饥饿,有干渴,也有恐惧,我们人所有的一切他都有,只是他没有罪性,没有罪律。
有人可能会想,他在一个和我们完全相同的人性中,经历这么多的患难和试炼,难道就没有后悔、伤心的时候吗?我们看到主耶稣是那样果断地做着神要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知道他没有后悔和伤心,他克服了人的那些本能的反应。因为他对我们的爱和我们所想象的爱不一样,耶稣基督在那种纯粹的爱中产生了责任,当一个人对一群人产生责任的时候,就会有胆量,不会再顾虑其它。所以,耶稣勇敢地面对了要为我们承受的这一切。主耶稣基督是为了使罪人能够满足神公义的要求而做这些事的,这对于需要怜悯、拯救的人,对于在荣耀中盼望他得胜而归的父神都是合宜的。所以他说我做这些事情,不算是什么壮举,并不是要表明我在人群中是何等的伟大。他只有一个想法,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如果没有做这件事情,就没有尽到职责,我就失职了,这样一种由爱而产生的责任感使他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常、自然的。
弟兄姊妹,耶稣基督为了神的义而这样舍弃自己,没有退缩,没有委屈,只有毅然决然,一直到神的旨意完全成就在他的身上。所以我们要记住主耶稣基督在约翰面前所说的这句话:“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3:15)尽诸般的义,就是一切为了人的益处需要做的事情我都要做,这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好像我们要吃饭、要走路、要用眼睛看东西一样自然,耶稣就是这样来看待他的舍已和牺牲的。阿们!
视频文件暂时有问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