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4-18 | 明 亮:标杆人生


  • by
  • 2010-4月-18

各位父老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刚才刘牧师为我们读了腓立比书3章13-14节。今天,我就这两节经文和大家一同分享,题目是“标竿人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盼望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的。最近我看了一个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让嘉宾通过猜奖和玩转盘的方式赢取很多的钱。这个节目最精彩的一幕,就是由三位获奖最多的人,用他们所赢来的所有的钱,去换取三扇门后面的东西。在门的后面,有的是一辆轿车,有的是一栋房子,有的是一张电影票。每扇门后面的东西,只有电视观众和主持人知道,参与节目的嘉宾并不晓得。其实,人生如同一场买卖。我们用一生所赚取的东西,去换取门后面所看不见的东西。我想,每一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和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一个目标,他就会在这个世界生活中迷失自己。

人们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美好的目标,并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如果这个目标不是在上帝的命定中,就算我们达到了,最终还是会落空的。所以,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但要明确,还必须在上帝的命定中。使徒保罗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这不只是使徒保罗的标竿人生,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所追求的标竿人生。在保罗所追求的人生中,不仅有追求,还有目标。

一、追求——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我只有一件事”,这句话在希腊文圣经中只有两个词:“但”和“一件事”。结合下面的经文我们看到,这种原文省略的讲法,强有力地表达了保罗只有一个目标,并且把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这个目标上。使徒保罗借用了一个运动员赛跑的画面,描写出他做这件事的两个方面:消极的和积极的。

从消极的方面看,保罗是忘记背后。一个运动员无论跑多远,都不会回头去看后边的人,也不会去理会旁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否则,就会影响到他向前奔跑的速度。“背后”在原文里所指的是“后面的东西”。有的解经家认为,是保罗曾经作为法利赛人时所取得的成就,也有解经家说,是保罗作为基督徒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所走的路程。

从积极的方面看,保罗是努力面前。“努力”在原文中是一个现在时态的复合分词。在整本希腊文圣经中,它只在这里出现过一次。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它描写的是一个运动员赛跑的姿态——身体前倾、手向前方、眼睛盯着目标。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体校上田径课。教练让我每天就做一个姿势——跑步的摆臂动作。身体要使劲地摆,一摆就是一堂课,每天都这样做,非常地枯燥,连续做了半个月。或许有人会说,跑步谁不会呢?教练说:“刚刚起跑时,你可能有很好的姿态,但当你到跑到后面的时候,你的姿式会变形,姿式一旦变形就会影响你的速度了。”

今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如果我们信仰里面变质了,就会影响我们生命的长进。跑步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还有途中跑,最后是终点跑。我们发现,起跑不是那么累,最难跑的是途中跑。有的人跑到最后,肺像要爆炸似的,很想吐,非常地难受。这时,很多人都想放弃。但是,如果能坚持过去这一段,后面就会觉得比较轻松。

其实,在基督徒的人生道路中,也会如此。初信耶稣时,我们会说:“我愿意接受耶稣!”非常地豪情壮志,这就像起跑一样,开始时,非常火热。信仰到一个阶段后,我们会渐渐地软弱下来,变得麻木了,这就像在经历最难的途中跑一样。这时,我们更要去警醒,去胜过。一个人的信仰不在于你起初接受主的时候是多么地轰轰烈烈,乃是在于你的信仰是否能够持守下去,并且你的生命是否能够长大、成熟,这才是要紧的。

在基督徒的人生中,我们必须经过很多的试炼,才能成为“精金”。保罗所说的“努力”,用的是现在时态,表示了保罗在奔跑中,并且他始终保持着不变的姿态,他的信仰本质始终都没有改变。

 “面前”在圣经里的意思翻译为“前面的东西”,就是指腓立比书3章14节经文所讲的“目标”和“奖赏”。

在保罗的追求中,我们看到,他的追求包括有两个方面:

第一,忘记得失,倚靠神。

“忘记”这个字在保罗的书信中只用过一次,它所表示的是“忘怀”,或者是“置于脑后”。保罗定意“忘记背后”,就是说,他不允许过去的成就影响他前面的追求。“忘记”的希腊文是一个现在分词,表示一种持续不断的态度和行为。

保罗一面向前奔跑,一面忘记背后。任何的成就,一经获得,他马上就把它忘记了,免得有任何自满自足的感觉,从而影响到他奔跑的速度。不要让任何的成就来影响他,这就是他忘记背后的目的。

使徒保罗始终没有忘记耶稣基督在他身上所成就的恩典。当他想到作使徒时所做的工作,就使他更加坚定继续为主作工。从罗马书15章19-24节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保罗从耶路撒冷到以利哩古把福音传开之后,他便计划到西班牙去传讲神的福音,他要把在地中海东部的福音事工在地中海的西部再重复一遍。只要有福音没有传过的地方,保罗都愿意去做。

我们也看到,使徒保罗并没有以自己过去的成就来炫耀自己,而是非常谦卑地倚靠神。保罗在腓立比书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我们从这里看到,保罗始终在倚靠着上帝。

倚靠上帝,首先有个前提,就是能够去顺服上帝。很多时候,在我们自己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想到去倚靠上帝,这样让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其实,上帝并不愿意让我们走弯路,就像当年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一样。他们本来可以用四十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迦南地,他们却走了四十年的路程(参民13:25)。这个责任不在上帝,乃是这些人没听从上帝的话,没有顺服神的旨意,也没有倚靠神。

箴言3章5-6节的经文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甚至会背诵。只是真要去做时,却不是那么简单。

在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倚靠,这个倚靠可能会有差别,有的是学识,有的是财富,有的是权力,也有的是朋友关系,等等。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王”在里面,这个“王”象征着权力,象征着“帮助”。当这一切都不行的时候,我们往往才会想到上帝。以赛亚书记载这样一件事:当乌西雅王死的时候,以赛亚非常地伤心(曾有人考证,以赛亚是乌西雅王的堂兄)。试想一下,王是他的自家兄弟,肯定会帮助他,王也是他的倚靠,所以当乌西雅王死的时候,以赛亚哭得非常伤心。“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赛6:1)当他心中的王消失的时候,上帝就会向他显现。当你把“自己的王”挪去的时候,上帝才会在你的心中作王,你才能够看见上帝。

不是上帝的“油”不够,乃是因为我们的“器皿”不够大、信心不够足。当以利沙帮助穷寡妇的时候说:“你去,向你众邻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王下4:3)寡妇听了以利沙的话,从邻居家借到了很多器皿,上帝就为这些器皿灌满了油(参王下4:1-7)。

今天,我们来到上帝面前,你有多大倚靠上帝的信心,上帝的恩典就会给你多大。“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诗81:10)你的信心有多大,你领受的恩典就有多大。如果以色列人的脚不踏入约旦河,他们就得不到迦南美地的祝福。

第二,忘记自我,活像基督。

保罗说,“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我活着就是基督”的意思,就是说,我活着就是基督的代表,就是基督的样式,是不断地为着基督和彰显基督而活。一个为基督活着的人,他不只是为基督而活,他的人生也是完全地被基督所占有、所管理。他的人生,是被基督所指引,他人生的意义和一切就是基督。

施洗约翰的门徒问耶稣,“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3:26)施洗约翰说了一句非常的经典话:“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这句话在圣经原文里的意思,是说,“他必增加,我必减少”。我们传扬上帝的福音,不能把自己越传越旺,我们乃是在传耶稣基督为主,而不是在传自己。

在教会中,少了哪一位都可以,但却不能少了基督。如果基督不在教会中,那么这个教会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所以,教会的兴旺必有上帝的同在,必有上帝的道在里面。在“五饼二鱼”的故事中,当门徒领着孩童来到耶稣面前时,耶稣就祝福,掰开,给五千人吃饱。之后,还剩了十二个篮子(参约6:1-15)。“五饼二鱼”在小孩的手里只能够他一个人吃饱。但是,当腓力把他带到耶稣面前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它成了祝福。

今天当我们把人带到上帝的面前时,他才能够成为祝福,带到我们自己面前没有用。今天的异端邪教,都在吹捧自己,高举自己,把人都带到了自己的面前。我们是要把人带到主的面前,忘记自我,不是要把自己巩固得多么好。

保罗在腓立比书讲述了如何为基督而活。在第1章,保罗讲到,“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1:20)活着就是为了基督。在第2章,他说,“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他活着是效法基督。在第3章,他说,“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3:8)他活着,就是为了得到基督。第4章,他讲到,“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3)从这些经文我们可以看到,他活着就是靠着基督,他的一切都是基督。所以他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腓1:21)。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努力面前,忘记背后,上帝的国是要努力进入的。

在四福音书里,耶稣说,有三种人他不认识他们。第一种是作恶的人。“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7:22-23)因为这些人就是挂着主的名,不干主的事。他们表面的动作为主,但心里的动机却不是为上帝。他们的动作和动机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主说,我不认识你们。第二种是没有预备的人,主说不认识他们。马太福音25章1-13节说,十个童女在等候中,她们都睡着了,所不同的是,有五个童女预备好了灯和油,另外五个没有预备好,也可以说,她们根本就没有努力去预备,她们忽略了上帝的救恩。第三种是不知道努力的人。路加福音13章24-26节记载了耶稣对众人说的话,“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你们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他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这种人为什么是不知道努力的人呢?他们在主的面前吃过,也喝过,在街上也听过主的教训,表明他们吃过主的饼,也喝过主的杯,也听过主的道。但是他们不知道努力,就被主弃绝了。《加尔文要义》第四卷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基督徒他信了主,如果他不听道,不追求,不努力,如果他有一天灭亡了,那么,他是咎由自取”。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追求,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我们要忘记得失,倚靠上帝;要忘记自我,活像基督。

二、目标——直奔标竿,得主奖赏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章26节说,“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无定向”在原文里是“没有目标,不肯定的”意思。在新约圣经中,它只出现过这一次,意思就是注视的对象。

“向目标”的意思就是,保罗的眼睛和那个目标要拉成一条直线,并且他总是沿着这条直线、朝这个目标去奔跑。保罗这样竭力地追求,他的目的就是要得奖赏。所以,我们看到,得奖赏就是他的目的。目的和奖赏,所指的是同一件事。我们从两个方面看:

第一,直奔标竿。

一个基督徒的人生,就像一场赛跑一样,我们必须竭力奔跑我们前面的路程。天路的赛跑,不是弯弯曲曲的,也不是迂回地跑,乃是直跑。这种直跑,不能顾念身旁的任何事物。在跑步比赛时,别人鼓掌也好,论断也好,你都不去理会,在你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跑到终点。

保罗的奔跑,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向着标竿直跑”。这个标竿不是根据他自己的爱好所定,乃是根据上帝的命定。

前面我们讲到,一个人可以为自己定下目标,也能够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标不是在神的命定中,就算达到了,早晚还是要落空的。因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但要明确,还要在上帝的命定中。

创世记13章记述了亚伯拉罕和他的侄子罗得一同离开埃及来到南地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的牛群、羊群非常多,罗得的牧人和亚伯拉罕的牧人开始为牧场相争。亚伯拉罕对他的侄子罗得说,你我之间是骨肉,断不可相争。他说,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参创13:8-9)。罗得举目向约旦河全平原看去,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罗得看到这么好的地方,就选择了约旦河的全平原,住在平原的城邑。亚伯拉罕依旧住在南地。当罗得走后,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创13:14-17)

我们看到这两个人的选择截然不同。罗得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去选择,而亚伯拉罕不是这样。上帝让亚伯拉罕举目观看,凡他所看见的,都要赐给他。

今天,我们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会面临来自事业、婚姻等各方面的挑战。我们首先要来到上帝的面前,求上帝来带领我们。如果这是上帝引领你的,那么你会越走越旺。从表面看,罗得选择的非常好,可后来他的后裔——摩押和亚扪人断不能进入耶和华的会中。然而,亚伯拉罕的后裔却被上帝大大地祝福,因为他的选择是上帝命定的。

今天,当我们直奔这个标竿时,我们要按着上帝的命定去跑。我们的选择若在上帝的命定中,上帝就会大大地祝福我们。其实,就在我面临毕业去向这件事情上,我也有过很多选择,有各样的诱惑摆在我面前。我每天都恒切在上帝面前祷告,对主说,“主啊,我到哪里去侍奉你呢?求你来带领我,因为我不敢轻易地选择,如果我所选择的不是你所带领的话,那我会走很多的弯路”。

自创世记13章4节开始,记载了亚伯拉罕无论走到哪里,就在那里筑坛献祭,求告耶和华的名。他没有和罗得争竞,说,“你看,我是你的长辈,你怎么能跟我相争呢?”他把好的让给罗得,自己却等候上帝给他的旨意。当我们奔向标竿时,不要走偏路,乃是要在上帝面前寻求他的旨意。

第二,得主奖赏。

保罗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腓3:13)保罗只有一个目标——得主奖赏。保罗所有的动作都指向这一焦点。在保罗的心中,我们发现他除了得神奖赏这件事之外,再没有其他事可存留在他的心中,他心里所有的牵挂都是得神的奖赏。保罗竭力要追求的奖赏是什么呢?在原文里面,“奖赏”的字根和“裁判者”的字根是同一个,意思是裁判发给得胜者的东西。对“奖赏”一词,有的释经者认为代表不同的冠冕。圣经记载了五种冠冕:公义的冠冕,是赐给那些爱慕主的人(参提后4:8);不能坏的冠冕,是赐给那些有节制的人(参林前9:25);喜乐的冠冕,是赐给那些忠心布道的人(帖前2:19);荣耀的冠冕,是赐给那牧养上帝群羊的人(参彼前5:4);生命的冠冕,是赐给那些为主受苦、甚至殉道之人的(参启2:10)。笼统地说,奖赏就是得到耶稣基督自己。

每个人情形不同,追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圣经告诉我们,若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8:17);“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他同活;我们若能忍耐,也必与他一同作王”(提后2:11-12)。我们有怎样的追求,就会有怎样的结果。“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6:8)

这也是启示录中七封书信所阐明的得胜者的原则。启示录2-3章讲述了七个教会的结局,我们发现这七个教会所追求的都不一样,得到的奖赏也不一样。得胜的必吃生命树的果子;得胜的名字必写在白石上;得胜的有制服列国的权柄;得胜的必与主一同作王。

虽然我们不能明确地知道主要我们得什么,但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把他自己给我们。所以,今天我们要追求主让我们得的事情,要建立得胜者的心思。无论别人追求怎样,我们要提醒自己,要追求做一个得胜者。这不只是保罗的心思,也是我们应该有的心思。

前面我们讲到的奖赏和目标,所指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这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目标是完全的,是将耶稣基督看为信徒努力追求的对象;奖赏则是上帝所赐给我们的礼物。前者把我们带到赛程上,后者把我们带到新天新地的荣耀中。奖赏和目标,突出了信徒生命中尚不完全的一面,尽管我们已经信了耶稣,放弃了倚靠肉体的过去,奔跑在这条道路中,但是我们一日没有达到目标、没有得到奖赏,我们必须努力地去追求,直等到赛程完毕。

“神在耶稣基督里从上面召我”(腓3:14),这句话的意义非常大。今天上帝救我们,是在基督里;上帝呼召我们,是在基督里;上帝的奖赏也是在基督里。因此,耶稣基督不但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奖赏。无论我们在哪里,或者我们做什么事,我们所留意的应该是,有没有看见基督。若能看见基督,就表明你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你就能按着这个标志走。

亲爱的弟兄姊妹,作为基督徒,我们在社会上有见证吗?圣经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太5:13、14),这是耶稣的命令。在社会上,我们要去荣神益人,让世人看见我们是光是盐,把荣耀归与天上的父。

我们都知道,彼得曾经软弱过,他有三次不认主,但是别人却三次都认得他是跟随耶稣的门徒。亲爱的弟兄姊妹,不要说在我们软弱的时候,就是在我们刚强的时候,别人能看出我们是一个基督徒吗?彼得非常软弱,他是跟随耶稣的人,从他的口音,人们就能认出他是跟随主的。彼得虽然否认了,软弱了,但是别人还是能够看出他是跟随主的人。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让别人看见我们身上有基督的馨香之气吗?如果在我们的生命中,在我们所走的路途中,没有看见基督,我们就该警醒了,要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无论我们有多大的理由,我们如果只看见人,只看见事,就是看不见基督,那么我们可能已经偏离了主所给我们指示的道路了。持守以主为我们追求的方向和目标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持守的态度,我们就很容易在环境中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必须坚定我们所追求的是主自己。与主有关,并不能代表主自己。唯有坚定地持守主耶稣基督自己,我们才能走完我们当走的路,直到终点,才能得着耶稣基督他自己。这就是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所应该有的标竿人生。愿神祝福他自己的话语!阿们!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