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婚姻家庭



神 能 成 就 一 切

  • by
  • 2010-6月-01

我是个老年基督徒。今年我心中牵挂的有三件事:孙女高考、外孙女中考、选购楼房。我想,圣经中说过:“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我就凭着信心向神祷告,求主看顾和保守,带领与帮助。我坚信在一切事情上神都与我们同在,只要依靠主,主必指引你的路。神真是垂听祷告、满有大爱的神。如今,神应允成就了我的祈求——孙女高考本科线过了;外孙女中考学校保送了;选购楼房也圆满地办妥了!这一切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神能成就一切!我告诉孩子们:这一切都是神奇妙的作为。要记住:神赐给信徒祷告的权利,“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11:10)然而祈求祷告必须凭着信心,恳请天父赐圣灵在我们心里帮我们代祷,替我们代求,照着神的美意为我们成就一切。

主啊!我们蒙受了你数不尽的恩典,但我们还常常亏欠你。求主饶恕我们,使我们常存知恩、感恩、谢恩的心来服事你,跟随你,恳请三位一体的真神感动我的子孙后代早日成为主所喜悦的人!一切荣耀归与爱我们的天父!阿们!

姜丽清

编辑:梁俊

未定义



我爱主耶稣

  • by
  • 2010-6月-01

幼年时,我最爱神话故事中的“小人国”,甚愿见那小小的人儿一面。后来懂事了,知道那是不存在的,我的爱也随之破灭了。

少年时,最喜爱连衣裙还有两个发辨儿。无奈家中的弟妹多,母亲无暇管理我的衣着,和兄弟们理一样的分头,穿哥哥剩下的衣服。所盼望的再没有实现。

青年时,喜欢读书。可惜家境贫寒,又遇大灾之年,雪上加霜。见到哪怕一张小纸片上有什么字,都不肯放过,要仔细地看过。一直都十分遗憾,不能在书海中畅游。

成年了,希望得到一处房子,但如今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似乎一生都在失落中。然而现在,我的心灵却有了极大的满足,因为我的生命中有了我主、我神、耶稣基督。正如圣经中所说:“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彼前2:3)

如今我已是六十多岁了的人了,进入到主里面,以前的梦想成真,超过了所求所想:

未定义



饶恕得喜乐

  • by
  • 2010-6月-01

我是一个患有帕金森病的人,行动迟缓不方便,给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痛苦。一天清早,我吃早饭时,老伴换衣服,看见裤子开线了,就转身对我说:“你真没用。”我是病人,生活中料理自己本来就有困难,还要再照顾料理别人,难度更大。老伴不仅不体谅我,反而说出如此难听的话,我听了心中充满了怒气,手就开始发抖。正想发火反驳他几句,忽然想起了神的话,“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爱是恒久忍耐”(林前13:4)想到神的教诲,我深深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愧疚,我马上流泪祷告,求主赦免我的罪,宽恕我的老伴,因为他不明白他说了什么,求主能拣选他。这样祷告着,心里的怒气就平息了。感谢神的恩典,去掉了我心中的怨气,让我在神的荣光,在饶恕他人中,得到喜乐平安。

吃过饭我去参加聚会。在车站上车时,一个小伙子拉着箱子不管不顾地往车上挤,因为人多,他的皮箱碰到我的腿上。感谢主,我没有摔倒,只是把腿碰得有些疼。我正想抱怨小伙子几句,神却管住了我的嘴,让我饶恕那个小伙子。我在心里不住地祷告,求神饶恕他也饶恕我。在祷告中,我不再有怨气,内心也平静了。哦,感谢神,饶恕人真正能得到喜乐、平安!

宋淑卿(中关村聚会点)

编辑:梁俊

未定义



神的话是我的力量

  • by
  • 2010-6月-01

我曾经认为,信了主信了神,生活中就不会再碰到烦恼和困难。通过读经听道,我懂得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关键看我们的信心如何,看我们如何去对待。如果按神的话语去面对挫折和困难,从中吸取教训,我们的灵命就会增长。因为神的话语是有生命力的,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和保护。

去年10月份,我外孙女出国学习。她刚满16岁,年龄小,又是第一次出远门,孤身一人没有陪伴,我和老伴都很不放心,责怪女儿不该让孩子去。我们设想了很多的可能,可总是往坏的结果去想,越想越担心。但是我们又无法阻止已经决定的事情,只好由她们去吧。此后,我每次的祷告内容又增加了一项:求主保佑孩子。

孩子走时,带了个硕大的行李,要转两次飞机,我和老伴真是提心吊胆、忐忑不安。这时,我想起圣经中神的一段话:“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神的话仿佛一盏灯,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我对老伴说:“你看圣经中说的,神已经给了我们应许,我们就要相信神、依靠神。我们把孩子交托给主,一切都不用担心。”老伴说,那你就多祷告吧。

未定义



复活节有感

  • by
  • 2010-6月-01

三月二十三日是复活节,之前的一周,是主耶稣的蒙难周。这几天,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无法用语言说清是沉重还是轻松?是感动还是感谢?是难过还是喜乐?每当我想到耶稣基督为了我们的罪受鞭打,被打得遍体鳞伤;为了我们的罪带上荆棘,被扎得满头满脸是血;为了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血一滴一滴地流下来,从正午流到申初,血流干了,断气了,被打入阴间,这时我的心里就沉重、就感动、就难过,心就像攥紧了一般难受。每当我想到主耶稣复活了,人和上帝的隔阂没有了,我们与耶稣同死同生了,我们可以因信称义了,从此我们有了神儿女的名份,成为神的后嗣,这时我就轻松、就感谢、就喜乐,我的心就豁然开朗。耶稣基督啊,因你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你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你的宝血涂抹,我们罪得赦免。想到这些,我心存感激、心存感恩。在复活节之际,我要向我亲爱的神说说我的心里话。

未定义



在神凡事都能

  • by
  • 2010-6月-01

父亲退休后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家人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他很快就学会了打字、上网和游戏。欣喜之余家人发现父亲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以前他常出去和朋友跳舞,现在却足不出户,整天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

渐渐地,父亲的生活起居乱了套。通常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他还没起床。吃晚饭的时候,他还没准备好吃午饭。母亲说,她经常夜里一、两点起来上洗手间看见父亲还坐在电脑前。父亲吃的每顿饭,母亲都要冷了热、热了冷反复好几次。而且谁劝都不听。劝多了他就暴跳如雷,甚是可怕。

于是家人开始为父亲担心,还找来家里的亲友帮忙一起劝说。但父亲非常固执且脾气极为暴躁,每次的劝说都不欢而散。家人对父亲的生活状态既担心又无奈。这样的日子一天又一天似乎永无穷尽。最后我忍不住对教会里的几个姊妹谈起父亲的事,请大家和我一起为他祷告。

未定义



祷 告 的 能 力

  • by
  • 2010-6月-01

我叫牛乐琴,今年将近七十岁,膝下有二个儿子,都已成家,儿子媳妇们也都孝顺。虽然我老伴去世了,可是神恩典慈爱时刻随着我,神迹也随着我,让我终日快乐。感谢神!  

我母亲今年92岁了,是个老基督徒,住在沈阳我姐姐家。母亲一生神赐给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我们姐妹五个都是基督徒,常聚集在老母亲身旁。每当这样的日子,我们就歌唱赞美神,学习圣经里主的话语,向神祈祷诉说自己的心里话。我们所做的这些是对老母亲最大的安慰。

有一年沈阳来信,说母亲病危,要我赶紧回去。到了飞机场,航班延时,什么时候起飞也不知道。我心里焦急万分,就在机场候机大厅默默地向天父祈求祷告。当时因为思娘心切,所以泪流不止。我不停地祷告,不时地擦着眼泪,忽然有人往我手里塞着什么,我一抬头,见是一个服务人员,给我一张马上登机的机票。她除了我谁也没给,还对我说“您不要哭了,快上飞机吧!”这不是神的恩典吗?我没有耽误太多的时间到了家,母亲一下拉住我的手说:“我就怕见不着你呀,你和别人不一样,没了丈夫,也没个女儿,少有人疼啊……。”因着我及时赶到,母亲心情一舒畅,病很快就好了。

未定义



追思王韵寰老牧师

  • by
  • 2010-6月-01

王老牧师虽然已经被主接走了,但思念他的心情却不断涌现,他对弟兄姊妹的爱护是实实在在的,态度是谦卑的。记得在六年多前的一天,我第一次来到海淀堂教会敬拜,因那天去得很早,有时间到四处看一看,熟悉熟悉,走进了办公室,正遇上了这位年老的牧师,他很和蔼地接待了我,他说:“老姊妹,你找谁?你贵姓?有什么事要办吧?”我说:“我姓欧阳,因为搬家,第一次来这里,情况不熟悉。”他立刻记起了,并对我说:“好像有人告诉我了,你要来这里,我正要想办法找你,欢迎你!”当时我一听真是又惊又喜,因为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既不是教牧人员,也不是义工班的义工,我又是第一次来,原来从未见过他,不一会他回忆起来了:“是崇文堂一位义工老姊妹——朴老大姐说给我的。”六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一段情节,真使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他当年已经80有余了,牧养工作还很忙,这一方面说明他记忆力很强,另一方面说明他无论大小事都那么认真、负责、热情。他是不以人的面貌、地位来待人的。正如他常说:“基督教的传道人服侍是使命,而不是做事,主耶稣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脚踏实地做的,这也正是主耶稣在八福中教导我们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得见神。”王牧师当年80多岁了,人家在路上一说,他就记住了,所以他就是清心的人,他现在必得见神了。

未定义



“老年生活”栏目简介

  • by
  • 2010-6月-01

“老年生活栏目”见证海淀堂的弟兄姊妹在老年生活方面是如何经历耶稣基督奇妙的带领。

未定义



“子女教育”栏目简介

  • by
  • 2010-6月-01

帮助孩子找到能让他投入热情的人生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在入学时就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些孩子直到毕业也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并非只要孩子进入名牌大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成功就近在咫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用一种奉献自己、荣耀神的“德胜才”方式培养孩子,才能让孩子在品格微风里吹开才华的蒲公英。

 

未定义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