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哥林多前书 1:18-31,2:1-5
[哥林多前书 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
[哥林多前书 1: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哥林多前书 1:20] 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这世上的辩士在那里. 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么。
[哥林多前书 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 神、 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 神的智慧了。
[哥林多前书 1: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哥林多前书 1: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哥林多前书 1: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 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
[哥林多前书 1:25] 因 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哥林多前书 1: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哥林多前书 1: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哥林多前书 1:28]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哥林多前书 1: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哥林多前书 1: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 神、 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哥林多前书 1: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哥林多前书 2: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
[哥林多前书 2: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哥林多前书 2: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哥林多前书 2: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哥林多前书 2: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
今天和弟兄姊妹分享哥林多前书1章18节至2章5节的经文。哥林多是希腊的一个古城,在保罗时代是显赫的大都市。哥林多人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也有高深的学识,可以说是“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林前1:5)。那么,这里的人在接受了基督,进入教会后,是否仍受这所城市的物质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保罗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哥林多教会中的一些人是为获得世俗的智慧寻求信仰,而不是真正地信靠基督。正如哥林多前书第1章讲到,他们追随不同的教会领袖,有属保罗的,属亚波罗的,属矶法的,或是属基督的,而且他们在听讲道时想听智慧委婉的话语。保罗提醒他们要留意保罗的行为——保罗并不用智慧的言语,而是传讲基督的福音。保罗叫他们回到信仰的原点,就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第一,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在哥林多这个城市,人们可以听到各种宣讲,各种演讲和辩论(我们可以从使徒行传第17章看到一些痕迹)。那时保罗因为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心里着急,就在会堂里和集市上和所遇见的人辩论。在哥林多前书里,有两种人似乎被十字架的信息冒犯了,一种是犹太人,一种是希腊人。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2-24)
对犹太人而言,让他们相信创造天地的耶和华神是可以的,因为神掌管一切,是有能力的。但他们认为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是失败的,是没有能力的。经文第22节指出,拒绝基督的犹太人是在寻找神迹,寻找权力。通过犹太人的历史我们知道,犹太人经历过很多灾难,也深知弥赛亚的预言,他们一直希望能有一个能力的王带领以色列人征服世界,统治世界。确切地说,他们不想要一个死在十字架上的神,“神的儿子”被罗马压迫者杀害,这代表着软弱,这种“弥赛亚”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救世主。
而且,十字架的信息要求这些犹太人承认自己的不义,可他们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有律法,是正义的。如果承认耶稣是为他们的罪而上的十字架,就意味着他们自己做得不够好。因此,无论是从他们自己的期望出发,还是从耶稣被钉死的原因出发,十字架的信息对于犹太人而言都是“绊脚石”。
对于以哥林多人为代表的希腊人来说,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善思辨,且富足,他们也不理解为十字架的信息。要知道,在耶稣所处的那个时代,十字架不是装饰品,而是处置罪犯的酷刑和工具。在他们看来,神完全可以使用一种更有能力的方式。因此,这些希腊人认为十字架是“愚拙的”。希腊人最看重的是智慧,因此,以一个犹太木匠死在十字架上这种方式拯救世界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更不用说耶稣复活升天了)。
“十字架”为什么被人看作“绊脚石和愚拙”?因为十字架代表的是刑罚,受辱,没有能力。但保罗的回应是什么呢?
在1章25节,保罗说:“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救恩计划是智慧的。人犯了罪,破坏了与神的关系,亏缺了神的荣耀,罪的代价就是死,没有人能为罪付上相应的代价。只有耶稣是无罪的,所以神使他的独生爱子道成肉身,成为一个人,以死为罪付出代价,来满足神公义的要求。神的计划是有效的。正如1章21节所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在1章27-29节,保罗又回应说:“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这是神的计划。耶稣以一种极其痛苦、软弱的方式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不义,我们的罪。正是藉着这样的救赎,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不能自夸,包括将十字架当作“绊脚石”的“自以为义”的犹太人。
以世人的标准看,哥林多人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但在主里面的事实却是:“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1:26)。所以,保罗劝告哥林多教会的人回归福音的中心——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因为那不是“愚拙”的,而是神的能力和智慧。
保罗所讲的是耶稣时代犹太人和希腊人对救恩的反应,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否还有人有相同的反应呢?弟兄姊妹,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相信耶稣之前,基督教福音的哪些方面在你看来是愚拙的?哪些方面对这个世界来说似乎是愚拙的?当你成为基督徒后,和别人分享福音时又有什么样的挑战?
现在我们可能不用像保罗时代的犹太人要面对“十字架就是耻辱”这样的问题,但让人知道自己在道德上是败坏的,并承认自己需要救主也是很难的。我们可能更看重神的大能,更喜欢看到神迹。我们也会像保罗时代的希腊人一样谈论智慧,谈论圣经中我们觉得符合“智慧”要求的内容。也有许多人以自己受的教育,研究和判断福音是不是真实,十字架是不是愚拙。可以说,正是我们自己的关于智慧的观念,让我们远离了神的恩典。
其实如同哥林多人一样,我们本来就不够完全,却因自以为义而拒绝了那位为我们死在十字架的基督。按着肉体我们本来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却还用世界的智慧而不是与基督的关系来看待信仰。所以,我们需要回到福音的中心,即“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二、保罗所传的中心信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林前1:23-24)
保罗说,犹太人和希腊人对救恩的反应是“绊脚石和愚拙”,而对那蒙召的人,钉十字架的基督总为神的能力。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赎罪,而不是知识;是灵魂,而不是文化;是生命,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神的能力”是什么意思?这里英文用的是“power”,也就是权力。“权力”一词的含义是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情的能力。神想要完成什么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神的目的是拯救我们。保罗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是神的大能。这对犹太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他们来说是绊脚石。他们在寻找一个全能的、征服一切的弥赛亚。对希腊人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认为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愚拙的。
犹太人认为,如果耶稣真的是弥赛亚,是基督,那么神就会在他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介入。所以当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时,他们大声辱骂说:“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太27:40)对他们来说,这才是权力的终极表达。
神有能力这样做吗?当然有!神可以让耶稣从十字架上下来。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召集许多营的天使。但神的目的是要拯救我们。约翰福音15章13节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藉着耶稣为我们所作的牺牲,我们被拯救。神对我们的爱就是他没有让耶稣(他的独生爱子)从十字架上下来,却让他为你我的罪死在那里。
因此,保罗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是神的大能,因为耶稣已经付了罪的代价,我们不仅不再被定罪,他还给了我们永生的应许。
保罗曾经多次对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宣称,他所传的中心信息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1-5)
“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加6:14)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1:16)。
保罗没有选择高言大智和智慧委婉的语言,而只是传讲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为什么?因为能救人。他弃绝那些用知识文化和思辨把人引到神面前的想法,而是倚赖圣灵的工作,叫我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弟兄姊妹,我们需要向比我们更有经验的信徒学习,但我们不是因为哪一个人的名声、学历、口才、恩赐或智慧追随他,而是从中看到神的大能。如果我们的信仰始于依靠某一个人而不是基督的话,我们就会犯错误。值得信赖的领袖总是指向基督。
我们需要智慧,但仅是对智慧的寻求,而非对神的信,那我们是危险的。许多人读圣经,只是对其中的文化、事件感兴趣,但这些都是不能救人的,一旦遇到解释不通或是想不明白的地方,我们的信就无法继续,因为这样的信仰没有根。
在马太福音第13章,耶稣讲了一个撒种的比喻。“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3-8)这个比喻讲的就是不同的人对于福音不同的领受。“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19-23)
弟兄姊妹,我们的信仰的中心是什么?如果是建基在神迹和人的智慧上,那是没有根的,是暂时的,容易被夺走,容易跌倒,容易被其它的东西挤住,不能结实。但十字架的目的是为了拯救我们所有人。今天我们如果相信神所做的事,接受基督的智慧和能力,他就成为我们的救恩。
反思:我们所信的是谁?我们要传的是谁?当我们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信仰时,是在分享什么样的信息?
人可以为不同的事情夸口:跟随哪位领导(保罗,亚波罗等)、工作单位、财产房子、孩子……基督徒为什么而夸口?为自己的软弱、认罪以及被救赎。
保罗提到当时有两种人被十字架的信息冒犯了,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犹太人和求智慧的希腊人。其实这些群体也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今天,或者至少他们被冒犯的原因仍然伴随着我们。今天我们可能对于神所选择的救恩计划持有和他们同样的意见,这也成为我们相信基督的障碍。在某些方面,今天分享关于耶稣的好消息,和当时一样令人感觉是被冒犯了,因为必须谈到罪,谈到死亡,谈到人的理性理解不了的东西。十字架的信息要求我们承认自己的罪、自己的不配和对救恩的需要。神今天仍然给我们行神迹,赐智慧,但福音的核心信息依然是“钉十字架的耶稣基督”。
在我们预备迎接四月的受难周和复活节的时期,我们更要重新思考十字架的意义,重新反思我们的信仰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常常以世上的智慧来判断信仰——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迷信,是不是可以被人称赞等等。或是盼望从信仰中得到智慧,如学习圣经得到关于语言、文化等知识。但我们最需要的是能回到信仰的原点——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如果你还没有信主,意识到自己需要救主,只要信他,信他为你钉十字架,他就在这里。对于我们已经信主的,我们常常需要被提醒——我们的信仰要回到原点,就是有关基督的信息,不是神迹,也不是这世上的智慧。
我们分享福音时,要“不以福音为耻,知道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当我们将所关爱、关心、关注的人交托在神手里时,不是让他们看见神迹和智慧,而是看到为我们付上生命代价的钉十字架的基督,这是神的大能。
我想以赞美诗第93首《十架永存歌》作为今天分享的结尾。这首歌颂“十字架”的诗歌提醒我们思考十字架的重大意义,使我们愿背起十字架,跟随主耶稣基督。
歌词:在各各他山上,孤立十字宝架,至羞辱至苦痛记号;在此真神爱子为众罪人钉死,这十架为我最爱至宝。
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有人藐视,于我却是真神仁慈;神子耶稣基督甘离天堂荣华,在此十字架被人钉死。
各各他之十架,虽然满有血迹,我仍然以此架为圣;因在此宝架上,我救主舍生命,洗我众罪并使我成圣。
我愿忠心随主,不以福音为耻,甘愿背负十字宝架;不日救主再临,迎接我众升天,永远享福乐荣归天家。
副歌:故我高声称颂主十架,直到在主台前见父面,我一生要背负主十架,十字架可换公义冠冕。
弟兄姊妹,十字架从前是“残酷刑具”,是“至羞辱至苦痛的记号”,但因着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被人钉死,神人从此和好,十字架不再是“至羞辱至苦痛记号”,而是福音的中心,是荣耀的象征和基督教的标志。
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知道自己信的是谁,传的是谁。在和别人分享福音时,能分享真正的福音——“传扬钉十字架的基督”。也让我们确实地知道,福音的影响不是基于魅力的辩论,而是基督的信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