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07-08| 杨乐誉:与神同行


  • by
  • 2012-Jul-08

证道经文: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以诺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岁。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创世记5:21-24

文字内容:

繁忙的工作、繁复的人际关系及繁杂的家务,各类的忧虑、压力和重担,这一切使许多人的人生失去了平衡,甚至不堪重负。为此主耶稣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那里发出了安息的呼召,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得安息不在乎别的,乃在于人来到神的面前,与神同行。

弟兄姊妹,什么是与神同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要常常跟从神的引导。正如以赛亚书30章21节所说:“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面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所以,我们与神同行,就要行神所行之路。

二,我们要与神同心。阿摩司书3章3节说:“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明白神的心意,才能更好地行在神的心意之中;与神同行,要常常寻求神的喜悦,以神为我们的喜乐。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要将信心的基础,将我们喜乐的源头和我们的一切都建立在神之上,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参太7:24-25;林前10:4),而不是建立在世界各样处于变化之中的人和事物上;我们要定睛在神身上,以神为我们的信仰基础,以神为我们的满足和喜乐。

与神同行,就要全然依靠神,遵行神的旨意,过圣洁的生活。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活出基督的生命,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世界中,却不属于世界;生在世界中,却活在基督里;行走在世界中,却不与世界同行,不被世界牵着鼻子走,乃是与神同行。与神同行,是基督徒得胜的关键,我们要活在神的里面。

我相信,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在各样的事上必蒙神的祝福。以诺是一位属灵伟人,他在世上的日子为神所喜悦,在旧约中只有他和以利亚两个人未见死而被神接去。以诺是圣经中所记载的第一个与神同行的人。与神同行,是他人生得胜的关键,并且他在世时得神大大的赏赐。
我们从以下四点来思想圣经中关于与神同行的教导。盼望我们能够与神同行,生活在神的祝福之中。

第一,与神同行,需要一心相信。唯有一心相信神、专心相信神的人才能够与神同行,一心相信是与神同行的前提和基础。

前不久我在教堂接待了一对母子。母亲还没有信主,她来教会找牧师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寻找答案,因为家中刚刚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家庭成员都深受打击,儿子到海淀堂不过半天,回到家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从沉重和抑郁中走了出来。母亲想知道儿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儿子耐心地跟给她解释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可是母亲却难以置信;二是她觉得如果真如儿子所讲的那样,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她也愿意改变。听了他们简单的表述,我能理解儿子的意思,也为老人家解释了她儿子变化的缘由。其实这个孩子一直在寻求神,他知道宇宙当中有一个超能力,超乎人的意识和理解,人也无法掌控,他认为这个超能力可能在基督教里,可能在神的里面,所以他来到了教堂。一走进海淀堂,他感觉真是不一样,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了平安,不单是因着这里的环境。一走进来就感到了平安,他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他心中一直以来对神的想法。这个弟兄能相信神,首先因为他知道有一位神,他相信了神,弟兄姊妹再给他讲解圣经,圣经的真理释放了他,改变了他;但更重要的是因着他的信心,他相信神能够改变他,帮助他,他完全敞开他的心接受神在他心中作工。所以,神亲自安慰了他,释放了他,赐给他从神而来的平安,使他有力量去面对环境,给他力量去改变。今天我们来到神的面前,首先,必须信有神;其次,当我们能够相信神的时候,更是愿意相信神的灵自由运行在我们中间,来医治我们,来感动我们,来帮助我们,神便将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赏赐给我们。

以诺为什么能够与神同行呢?因为他一心相信神,他专心寻求神,所以神就帮助他、带领他。“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5-6)相信神的人,对神有信心的人必蒙神的祝福。

弟兄姊妹,我们熟悉几种属灵的光景。一种是不信,一种是怀疑,一种是信心不足。我们常常认为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初信的人身上,殊不知,这种不信的心,确切地说是迟钝的信心,也常常发生在信主多年的基督徒身上。路加福音24章13-24节讲到两个跟随耶稣多年的门徒,走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耶稣被钉十字架、埋葬,他们的心是何等的难过,耶稣死了,一切的盼望都没有了,曾经的理想都破灭了,他们不知如何面对未来,陷入到沮丧和失落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忘记了主曾对他们说的话:“我第三日将要复活”(参路18:33)。他们忘记了,死亡不是结局,主要复活。以至于耶稣后来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24:25)耶稣在路上与他们同行,向他们显现,一路上和他们说话,他们竟然不知道身旁之人就是耶稣。耶稣给他们讲解圣经,用圣经的道鼓励他们,他们仍然没有认出耶稣,继续沉浸在自我的痛苦和失落中,直到吃晚饭的时候。圣经上说:“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路24:30-31)当这两个门徒认出耶稣的时候,他们的重担立时得以脱落,他们的忧伤顿时化为喜乐,痛苦化为平安。弟兄姊妹,无论我们信主时间长短,都需要谦卑地来到神的面前。我们今天是靠主站立得稳,并不是我们自己多有能力,多有信心,完全是靠赖我们的主,他的大能托住我们,神与我们同在,保守我们的信心。

我们认识到对神不信的心,这是人性当中非常普遍的软弱,我们每个人都容易落入不信当中。不信使我们不能放下忧虑,使我们对现实很难做出正确的回应;不信使我们不能与神同行,以至于神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觉察不到,而感到孤单和痛苦,陷入自我的忧虑和失落中,只看到目前的困难。感谢神,神爱我们,他永不会放弃我们。正如主耶稣直等到门徒的眼睛明亮,信心得以重建才离开。弟兄姊妹,盼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打开信心的眼睛,更早地发现,神原来一直在我们的身边,陪伴我们同行;他帮助我们,使我们的重担得以脱落,使我们的信心得以重建。让我们打开心,相信主,接受主,安静在主的面前。让圣灵自由运行在我们中间,医治我们,帮助我们,光照我们,引领我们,指引我们前面的道路,使我们能够与神同行。

第二,与神同行,需要专心注目耶稣。在与神同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睛于神,而不是看自己的有限和软弱。我们的眼目需要单单地仰望神,而不是把注意点从主的身上转移到环境上。我们常说,单单看耶稣,不看环境和人,但当事情临到时,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当我们不注目耶稣,就很容易跌倒,无法继续与神同行;注目耶稣,眼目单单地仰望神是与神同行中信心坚固的保障。

马太福音14章23-30节记载了彼得与耶稣同行的特别经历,也可以说是彼得的一次失败经历。当耶稣用五饼二鱼供给五千人的需要后,“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从彼得软弱失败的经历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彼得看到耶稣的时候说,主啊,若真的是你,求你也让我能跟你一样在海面上行走。当耶稣说你过来时,彼得的眼见让他大有信心,巨大的信心才能够产生美好的结果。什么结果呢?彼得真的能够在海面上行走,他真的做到了。

其次,我们又看到,彼得见风浪甚大,他的眼目离开了主,结果从一个大有信心的人变成了一个小信之人。外在的环境即大风浪让彼得信心软弱,直接导致他的失败。

弟兄姊妹,在属灵的道路上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小信、不信。透过彼得的经历,我们看到环境和困难对人的信心有直接的影响。彼得看到风浪,就害怕了,失去了信心。我们不要单单地责备那些在艰难中小信的人,乃是要帮助他们把眼目从艰难转向神,仰望神,注目主耶稣,重新建立信心;我们也不可自认信心大,不怕环境和罪的引诱,而去自找试探,乃是要谦卑地仰望主,坚定地依靠主。

再次,我们看到,当彼得往下沉的时候,他又将他的眼目转向耶稣,并且呼求说:“主啊,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了他。我们要学习彼得,经历失败时回转到神的面前。要晓得随时将我们的眼目仰望耶稣,呼求耶稣,神就能够帮助我们。

没有人知道明天的道路如何。明天会遇见什么?我们真的不知道,神也不让我们知道。神为什么不直接向我们显明前面的道路?我个人的理解是,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信心;我们可能会单单关注于事情本身,也会为之忧虑,而很难去关注神对你的带领;因着对将要发生之事无能为力,妄加揣测,白白地担惊受怕,也由此而失去信心。

在此我和大家分享我一次特别的乘车经历。当时我坐的是电瓶车,骑车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身材高大,车座又比后座高,我被他挡住看不到前面的路况,就很安心地坐在后面。后来我想看看前面的路况如何,于是我就坐直了伸长脖子往前看,这一看,让我马上紧张起来,平安尽失。朋友骑车很小心,技术也挺好,但我看着拥挤的人潮车流,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担心撞到人或被撞到。其实担心真是没必要,因为我无法改变周围复杂的路况,但在当时我真的很担心,我就默默地为我们的安全祷告,不去看环境,把前面的一切完全交给神,我的心就渐渐恢复了平安,最终我们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通过这次的经历,我突然想到:其实神才是我们人生的驾驶员。人的技术再好,也难免操作失误,但神不会。他是全能、全知的神,他能掌控前面所发生的一切状况。我们坐在车上无需东张西望,为神前瞻后顾,为神担忧害怕,完全可以单单地安静在神的里面,单单地仰望他,安息在他的面前。

赞美诗262首《慈光歌》里唱到:“恳求慈光导引脱离黑荫,导我前行!黑夜漫漫,我又远离家庭,导我前行!我不求主指引遥远路程,我只恳求,一步一步导引。”弟兄姊妹,我们不求主指示我们遥远的路是怎样,但是我们每一步要抓住神,一步一步被神引导,求神特别来帮助和指引我们,使我们能够单单注目耶稣,在每一件事上,坚定信心,与神同行。

第三,与神同行,需要我们有安静的时刻。

马可福音1章32-39节讲到:“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他。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见了就对他说:‘众人都找你。’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全堂,传道赶鬼。”

弟兄姊妹,主耶稣在世上的日子并不长,从他出来传道到他走向十字架,约三年的时间。这段经文可以说是耶稣生活的点滴纪实,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耶稣真的非常忙,他也非常珍惜时间,殷勤工作,他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从早晨到晚上,医治害有各类病的群众,赶鬼,安抚不安的门徒,从一个城镇走到另外一个城镇,由一所会堂走到另外一所会堂,宣讲神的福音。然而在这些似乎叫人不得安歇的行动之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宁静的话语,听到一隅安歇的呼吸,“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可1:35)在这里我们看到主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中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和静谧,将这一句近乎安静的言语放在耶稣一连串的行动之中,就越发能够领悟到耶稣使命当中的奥秘和耶稣得胜的源头。清早天还未亮,耶稣在一个孤寂隐秘之地,灵修祷告,在那里与神亲近,与神相会,向神支取力量;在那里,耶稣获得了能力和勇气,那分别出来安静和静谧单独与神相会的时刻,使耶稣能够跟随神的旨意而行,而非按照自己的意思;宣讲神的话语,而不是讲自己的话语;履行神的工作,而非自己的工作。我们需要效法耶稣,以他为榜样,常常安静在神的里面。

弟兄姊妹,每一天在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先安静在神的面前,寻求神的帮助和指引。往往我们事情一多,就容易忙乱,忘了寻求神的引导;情绪变得很糟,很多问题随之产生。我们要谨记:越忙的时候越要来到神的面前,从神那里支取力量,获得智慧、帮助和指引,在神面前重新得力。

“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摩3:3)我们在安静的时刻,才更能与神同心;在安静的时刻,我们才能明白神的心意,才能够与神同行。我们需要每天有和神单独相会、祷告、灵修、安静的时刻。时间可长可短,可通过读经、祷告在神面前安静下来。有人问,祷告是否要出声?有个弟兄说,他祷告若不出声,就容易走神,思想不知跑到哪去了,所以他必须大声祷告,这样才能够集中精力,这样挺好。有人愿意在心里默默地向神倾诉,虽然形式不一样,但都是好的。在祷告的灵修里,我们要安静下来,完全求神的灵来感动我们。很多时候,许多的感动都是我们在安静当中去感知和获得的。我们在祷告的里面,在安静的时刻,才能知道神的声音和圣灵的感动是如何带领我们的。这个安静的时刻,于我们大有益处,为我们一直与神同行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正如耶稣所说:“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5:30)在约翰福音14章10节,耶稣再一次告诉我们:“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就是在那个旷野安静的时刻,耶稣与天父进入亲密的共荣之中,从而展开了拯救人类的伟大的福音事业。我们当时常反省我们生活中安静的时刻,如果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一个与神独处的地方,我们的生命将出现危机;如果没有静默在神的面前,我们的言语将失去其意义;如果没有聆听从神而来的声音,再多的言语也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如果没有与神的亲密关系,虽近在咫尺我们对许多的人和事也爱莫能助;如果没有一个安静的时刻,我们的行动很快就变成了空洞的姿势,我们无法与神同行。所以,每一天我们在一个安静的时刻与神单独相会,藉着祷告、灵修来获得基督徒生命的动力。

最后,我们来思想与神同行的以诺所立下的榜样。以诺在世上与神同行,为神所称许,结出美好的果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想:

一,以诺是一个寻求神而且立即行动的人。以诺什么时候开始与神同行呢?创世记5章21-22节讲到:“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这句话反映了以诺人生两个不同阶段的信仰状态,以诺在六十五岁之前,一直都在寻求明白神的心意,但由于各样的原因,还是没能把自己完全摆上。

今天上午有个姊妹找我,杨牧师,我都这么老了,你看我还能做什么呀,我也就每天做做祷告,没别的用了,我没办法明白神的心意,也不知道如何与神同行。我说,姊妹,以诺到多大岁数时与神同行的?六十五岁时,他才明白神的旨意;摩西等到八十岁才被神所呼召;迦勒为神所用时也是八十多岁。弟兄姊妹,没有什么能成为我们与神同行的障碍,我们要来到神的面前,将心完全打开,寻求神的心意。主啊,你造我有何目的,求你指教我当行的路,让我明白如何能够与你同行,如何能够荣耀你的圣名。

马太福音7章7-8节讲到:“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这里的寻求不是寻求世间的好处,指的是寻求真理,寻求认识神,寻求与神同行,活在神的圣洁之中,明白神的心意。以诺六十五岁的时候,逐渐明白了神的心意,在生了玛土撒拉之后,他开始与神同行。

二,以诺生了玛土撒拉之后,他的灵性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想必是他在生了玛土撒拉之后,得着某种启示,使他的生活与生命和之前大不相同。从以诺给玛土撒拉所起的名字上我们可以略窥一斑。玛土撒拉什么意思?圣经中原文的含义是:到死的时候,审判就到了。玛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岁,他死的时候正好是挪亚时代,即神用洪水毁灭世界的时候。以诺生玛土撒拉的时候,神给他启示,让他知道玛土撒拉死的时候,神的审判就临到了。于是他动了敬畏的心,立刻采取行动,彻底地改变,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与神同行。 
弟兄姊妹,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心,当明白神的呼召和带领,明白何为神的旨意的时候,立刻回应神,而不是推脱等待,要像以诺一样,立刻改变,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

三,以诺与神同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圣经上说,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三百年,这可不是短暂的时日!以诺一生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岁,以此算来,他一生大约有六分之五的时间都在与神同行。弟兄姊妹,回顾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时间与神同行?多少时间又是活在神的里面?以诺开始与神同行直到被神取去,这种关系从未间断过。他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与神同行,愿他的行动能够成为我们的激励。

四,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之后并且生儿育女。以诺生玛土撒拉以后与神同行,他并没有离开物质的世界,不是被提到天上去与神一起走路,乃是在神面前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以诺并没有看破红尘,也没有离开他的妻子儿女,乃是凭着信心活在世上与神同行;他并没有藉着与神同行不生儿养女,不尽作丈夫、父亲的责任。 

犹大书14-15节说:“亚当的七世孙以诺曾预言这些人说:‘看哪,主带着他的千万圣者降临,要在众人身上行审判,证实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证实不敬虔之罪人所说顶撞他的刚愎话。’”由此可见,以诺是一个侍奉神的人,而且他也是一个先知,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启示,所以他在生活以及侍奉里与神同行。圣经里面特别提出以诺的家庭生活,可见以诺在家庭中为他与神的同行作了美好的见证。

弟兄姊妹,今天我特别提出三个特别重要的关系。按着重要等级,做如下排序并简单说明。

第一:神人关系。这是我们的基础,当我们与神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们一切也就正常了。申命记6章5节告诉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第二:婚姻关系。婚姻的纽带是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创世记2章24节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句话表明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人要离开父母,这是切断对父母的依赖,也是人生的转折点。但这句并不是告诉我们不孝敬父母;二、人应该忠于配偶,把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建立与配偶的相互依赖上。三、夫妻应该共同来纺织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将各自的价值观、生活的内容、目标交融在一起。

第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弗所书6章3节:“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箴言22章6节:“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弥迦书6章8节:“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弟兄姊妹,盼望我们无论在家庭中还是职场上,都能够行在神的旨意里,不是依靠我们自己,乃是靠赖主,活在神的里面,与神同行,蒙神祝福。阿们!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