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07-26|刘 聪:不可少的事


  • by
  • 2015-Jul-27

证道经文:路10:38-42

[路加福音 10:38] 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

[路加福音 10:39] 他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路加福音 10:40]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么?请吩咐他来帮助我。

[路加福音 10:41]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

[路加福音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证道内容: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路加福音10章38-42节的经文讲述的是马大和马利亚姐妹二人的故事。这其实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就是准备晚宴,接待客人。她们中的一人认真谨慎、煞费苦心,在厨房忙碌;另一个则静静坐在耶稣的脚前,听他讲道。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情节。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真正体现我们内在品格的不是那些大事,而是那些细小的琐事。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繁琐的事情接踵而来,多得令人难以应付,让我们忙乱奔波。马大和马利亚的分别就在于,马大就为这一堆事所缠绕,被事情牵着鼻子走,随波逐流,不能控制自己的方向;而马利亚却能站稳自己的脚跟,就算要逆流而上,她总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马利亚愿意花时间专心地坐在耶稣脚前听道,她能够分辨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让每天琐碎的事情来分散她的注意力。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马大其实是马利亚的一个衬托,而她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衬托呢?在耶稣和马大的对话当中我们发现,两姐妹间的差别在于那件“不可少的事”。马大为了许多事情忙碌,但她唯独没有去做那件不可少的事情,而她的妹妹马利亚却做了那件不可少的事,抓住那件不可少的事,从而也抓住了上好的福分。这是耶稣给她的肯定:“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

那件不可少的事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需要将两姐妹所做的事和这些事在她们生命之中的结果做个对比。经文记载,是马大把耶稣领到自己家的,她是家里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在约翰福音第11章发现,马大不仅有一个妹妹马利亚,还有一个弟弟叫拉撒路。有一次弟弟拉撒路生病,她派人去请耶稣过来医治,当耶稣来的时候,也是马大第一个冲出去迎接耶稣的。透过经文,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事坚决果断、积极,满有领袖才干的人物形像——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出头,同时她也是耶稣所爱的人。

路加福音10章38-42节的经文记载,马大把耶稣接到自己的家里,她非常热情地为耶稣预备丰盛的筵席,但是,经文却说她“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路10:40)。我们发现,让她心烦意乱的竟然是为了服侍耶稣。她准备丰盛的筵席是为了接待耶稣的,她的烦恼、不安和忙乱来自于服侍之中。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看到,耶稣在赞美和接受马利亚的时候,他却在责备马大。耶稣责备法利赛人比较多,也会责备小信的人和不信的人,但今天经文里耶稣所责备的这个马大是耶稣所爱的,信靠耶稣的。她是那些在教会之中极其活跃,殷勤做工的基督徒的代表。

马大在服侍上做很多的事情,就好像今天在教会里一些基督徒,他们做着带领查经,负责团契,担任组长,负责接待等各样服侍,他们本身很能干又很有担当,积极主动,做很多的事情,所以他们很忙碌。但是这些繁琐的服侍或者工作,最后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各样的事工夺走了他们对耶稣的专注。耶稣看着马大,用极其柔和又带着怜悯的语气对她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路10:41)。耶稣语气虽然柔和,但的确是在责备她,针对她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的状态。“思虑”在希伯来原文的含义是从四面八方被撕开,变得支离破碎;“烦扰”一词表达的是如同一艘坏了的船,在水上不能够再掌控方向,只能随波逐流。这两个词是耶稣对马大生命状态的一种描述,她变得支离破碎,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无法控制自己,无法停下来。所以耶稣针对她这种忧虑忙乱的状态责备她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你不做成这些事,不达目标,总不能够感觉到满足和快乐。

马大所代表的是那些积极主动做工甚至是领袖和教导者,但是他们却被事情牵着鼻子走,是被控制、被掳去的,他们渴望拥有、想要的东西多,后来他们因为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而变得内心烦躁不安。如同马大,她伺候的事多,她追求的目标多,她要做的事情多,最后就烦乱不安,她因为别人没有照着她的意思做,因为事情不如她所愿,她离目标越来越远,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得到,而她又不肯放弃,最终她就被撕裂了,就成为耶稣口中所说的思虑烦扰,成为支离破碎失去方向感的人。所以,她出来责问耶稣说:“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路10:40)我们看马大,她自己里面有了烦乱,有了不安,最后导致她去责问别人,糟糕的是她甚至开始质疑神,她希望耶稣吩咐马利亚来帮她,来厨房里帮忙,帮她达成她所追求的那个目标,帮她完成她所要完成的事情。但耶稣没有按着她的要求回应她,她祈求的事情没有得到回应。这使我们看到她行动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她做这一切不单单是为了耶稣,不单单是为了服侍,为了神的荣耀,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耶稣所处的时代有一个风俗,就是他们非常注重去招待客人,而预备招待客人的筵席是家中女主人的责任。所以,马大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给了她一个目标,给了她一个标准,就是她是家中的女主人,她要非常热情地款待客人。所以她就按着这个标准制定了一个目标,要预备最丰盛的筵席给她所看重的这位尊贵的客人。

马大所追求的目标,是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一般的妇人所追求的一个成就。一个家庭如果对客人接待得非常好,那么荣耀就归给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她就会很有成就感。马大所做的一切事情,就是参照这个目标,这个标准。她认为,要给耶稣预备最丰盛的筵席证明她对耶稣的热情,从而使她拥有所处时代所认可的那种成就感和荣誉。当她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时候,这个目标就成为她所追求的,而且这个目标她坚决不放手。所以,当她追求的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她开始埋怨,因为马利亚没有来帮她实现,因为耶稣也没有吩咐马利亚过来,所以她质疑神。

我们从这里要反思的一点是,马大所认为的那个丰盛的筵席是合乎当时文化和世界体系的标准,但那是不是耶稣想要的呢?是不是耶稣吩咐她的呢?是不是耶稣看重的呢?经文中没有一丝证据显明,耶稣吩咐她说,你给我预备丰盛的筵席。耶稣看重的不是她所认为的那个重要的事情——这是问题的关键。为了这件神看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她烦乱不安,甚至质疑神。她所追求的那个成就感,不单在那个时代,今天仍然在困扰着世人。曾经有一位企业的高管在被采访的时候这样说,成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酒精,可以让我们获得如饮酒一般的陶醉。成就感可以给一个人自身价值的满足。其实所谓的成就,并不能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也不能告诉我们“我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今天我们要根据马大的问题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马大,我们是否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马大的身上是否有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心是否也曾为了某个不能实现的目标而质疑我们的神——你为什么没有给我?你为什么不能回应我的祈求呢?你为什么没有满足我的愿望呢?我们是否也因为某些事没有如我们所愿,就开始烦躁不安,像马大那样忙乱烦忧?如果我们有的话,我们就是处在马大这种被耶稣所责备的生命状态。

那么,我们要反思:就算我们获得了很多成就,就算我们做了很多的服侍,很多的慈善,就算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没有生命上的改变,依然是烦乱的,依然是空虚的,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耶稣看见他所爱的这个人,生命处在一种忙乱忧虑的状态时,耶稣用极其怜爱又柔和的语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1-42)

马利亚有哪些是马大没有注意到的呢?经文中很简单地说,马大“有一个妹子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路10:39)。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不用费力,只需要坐在耶稣的脚前,专注地听耶稣的道。其实把这件事情放在耶稣的时代,放在马利亚身上,它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通常是门徒坐在教士的脚下,听教士的训诲,门徒也会认真预备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教士。但是门徒的角色是与妇人无关的。也就是说,只有男性才会去做别人的门徒,去听老师讲的道,并且预备自己成为一个老师,成为教导者。有教会历史记载,在二世纪的时候,也就是距离马利亚那个时代一百年之后,曾经有一个例外:有个女子是一位学识非常渊博的拉比的女儿,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拉比,她也很有学问,她就成了一个女门徒。但在那个时代,她的行为,她的意见,还是遭到别人的拒绝。所以,在马利亚那个时代,她选择像一个男人一样坐在耶稣的脚前去听耶稣的道,其实是很另类的一件事情,她的身影出现在那里的时候,会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在那个时代,一个妇人,特别是家庭的女主人,应该悉心预备晚餐招待客人,这是妇人的尊荣,这是妇人追求的成就,而她却去做一件妇人不应该做的事情。

马大也觉得马利亚做了一件非常另类的事情,就问耶稣,难道你不在意吗?她觉得她应该做一个妇人应该做的事情,一起悉心地预备招待客人,怎么能够做一个妇人不应该做的事情,去坐在那里听道呢?所以她理直气壮地去质问,希望耶稣给她评个理,希望耶稣能够去批评马利亚,让她赶紧过来帮忙。但恰恰相反,耶稣却肯定、赞许、接纳了马利亚的举动,继而用柔和的声音责备了马大。马利亚需要很大的勇气付上被别人指责的代价,她需要冒着风险,她需要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思想,使她挣脱固有思维对她的束缚,和她所处的这个世界体系的观念对她的捆绑,超越传统的一切拦阻。她有一颗渴慕的心,使她能够理清优先次序,把渴慕神的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她不再受厨房那些琐碎的缠绕,使她冲破来自他人或事情对她的拦阻。一颗渴慕的心,一个开放的思想,带她来到耶稣脚前,使她勇敢地面对这一切的压力,安静地坐在那里听耶稣的道。

耶稣的话语真的进入到她的心里,真的改变了她的生命,使她拥有一颗非常敏锐的心,使她可以察验到什么是神所喜悦的事,使她可以察验到神的心意是什么。她的弟弟拉撒路复活之后,有一次耶稣和门徒在一起,那时候离耶稣上十字架的时间已经非常近了。马利亚拿着一瓶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来膏抹耶稣的脚。她这个举动和她从前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一样遭到了别人的质疑,一样显得很另类,所以当场有一个门徒就说,“你这样做就是枉费金钱,如果把这个香膏卖了,可以周济好多人,你怎么拿这样贵重的香膏来膏耶稣的脚?”(参太26:6-9)而耶稣又一次肯定、接纳、赞许了马利亚的行为:“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是为我安葬作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太26:10-13)

神说马利亚做的是一件美事,是非常高的赞许和荣耀。那么这件事让我们知道,马大不及马利亚有一个开放的思想,门徒也不及马利亚有一个开放的思想,所以导致耶稣几次三番地对门徒说“我将要受死,我将要被钉十字架”(参太16:21,17:22,20:18),这样的话语门徒根本就不明白,因为门徒没有一个开放的思想,他们困在了自己的思维模式里。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他们脑子里非常清晰地有他们所认为的弥赛亚的形像。所以当耶稣讲到他要受死,要被害的时候,这和他们所固有的那个弥赛亚形像是不符的,所以他们就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把耶稣的话语过滤掉了。耶稣都要上十字架了,他们还在争论谁为大,将来谁坐在左边,谁坐在右边等等(参太20:20-28),他们不能够像这个女人一样,敏感地体恤到神的心意,洞察到那将要发生的事情。马利亚之所以做了一件合神心意的美事,就在于她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她有一个开放的思想,她有一颗单单渴慕专注的心。

我们今天也是,如果我们带着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看圣经,我们可能会说,圣经不错,我很喜欢,但是某某地方某某观点我却不能够认同。这里面有一个值得我们警戒的地方,就是我们不能够匆匆忙忙地翻阅,然后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那样我们就会犯门徒、马大所犯的错误,我们会把其中很重要的信息错过了。我们需要有一个完全开放的思想,不要让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先入为主,困扰了我们,要让这一切都能够在神的话语中被神所浸泡。

所以耶稣说,来吧,带着开放的思想,带着渴慕的心灵,坐在我的脚前,让我的话语浸泡你的生命,改变你的生命,这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我们今天的生活之中,我们的生命之中,满是马大那个样子,忙乱、空虚、烦躁不安,因为我们自以为所需要的东西很多。但是耶稣提醒我们,其实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那一件至贵的,那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你有没有丢掉?如果丢掉了,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以为不可少的事,最终会使你支离破碎,也会把你和别人的关系撕裂。

从马大和马利亚的生活对比中我们看到,马大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她认为好的事情去服侍神,去追求,去努力,最终她就被这些事情牵着鼻子走,以至于自己停不下脚步来。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停不下脚步来,我们事业上的追求,我们家庭上的很多事情,包括我们服侍上的很多事情,使我们无法停下来,因为我们被这个世界体系和文化等很多标准束缚住了,我们必须达到那个标准,才算有成就,我们才有满足。但是耶稣柔和地呼喊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10:41-42)。停下来!要敢于对那些你认为重要的事说不,停下脚步,安息在我的里边,让我的话语浸泡你。马利亚能够按照主的想法做事,她以基督的国度为优先,所以她能够站稳立场,她的人生是目标导向的人生,不是随波逐流的人生。纵然她的行为招惹别人指点,被看为另类,但她得到了什么?耶稣说她得到了“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2),她所作的是一件美事,是世世代代都要传讲颂扬的(参太26:10-13)。

通过对比我们明白,不可少的事情是什么呢?首先,我们不要随波逐流,随着今天的世界体系和世界中的文化去奔波,去奔跑,我们要站稳自己的立场,知道耶稣让我们做什么,知道神看重的是什么。别人认为是对的,不见得对你来说也是对的;在他身上是好的,在你身上不见得也是好的。要明白神在我们生命中要让我们做的事是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把优先次序定好,以基督的国优先,我们要明白世界的价值观和基督国度的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世界的价值观是受公众舆论及自然需求主导的,但基督的价值观定睛在圣经的标准上,是受神的旨意支配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站稳立场,委身于基督,知道基督让我们做什么,这是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我们总会被两个声音所撕扯,一个声音让我们做被世界赞许,有成就感的;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这是神所喜悦的。在两难之中我们要站稳立场,自己要知道当听哪个声音,当降服于哪一个。想一想马利亚选择了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这是我们应该谨记的。

还有就是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要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正如保罗在罗马书12章2节所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在各种困惑问题之间,我们要致力于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我们要回到圣经神的话语上,以这个为标准,并要以开放的思想与渴慕的心,来聆听圣经中神给予我们的引导。我们要与这个世界有一个分别。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观察这个世界,但不要被它影响。反过来我们要挑战这个世界,不向这个世界妥协,要成为积极的影响者,我们要用来自于基督的价值观去影响这个世界。因为最初神创造这个世界是看为好的,神把人安置在其中是修理看守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挥神给我们的属灵权柄和权威,要用来自于神的价值观去影响这个世界。这是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我们再去反思马利亚,她无论是坐在耶稣的脚前还是用贵重的香膏膏耶稣,最终举动都遭到了别人的质疑,甚至被人责备,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神给她的美好祝福和应许是大的。那么在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之中,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勇气,不跟着周围的人随波逐流。或许我们也会像马利亚一样被看为另类,但是我们也要坚定,因为我们致力于追求真理,致力于追求神所喜悦的事,神给我们的荣耀和祝福,也是别人不能夺去的,正像他给摩西,给约瑟,给但以理,以及马利亚,还有成百上千的敢于与众不同,却唯独追求真理的人所给予的祝福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要在这个世界的洪流之中,坚定我们的立场,立稳我们的脚跟,追求神所喜悦的事情,委身于神,不遗余力地去满足神的心意。而不是追求自己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用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不是用自己的心意服侍神,不是用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给神,要聆听神的声音,看看神让我们做什么,不是在那里忙乱,挤去了我们专注耶稣的时间,成为思虑烦扰,支离破碎,没有方向感的人。

今天耶稣给马大的温柔提醒,也是给每一个像马大一样的人的提醒。藉着这两姐妹的对比,让我们的生命有一个转变与更新,让我们从马大转成马利亚。这之中只差一点,就是选择那不可少的一件事。我们要问问自己,那件不可少的事是什么。愿神帮助我们明白他的心意,愿我们活在神所喜悦的旨意之中。阿们!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