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太17:1-8
[马太福音 17:1]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的上了高山.
[马太福音 17:2]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马太福音 17: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马太福音 17:4] 彼得对耶稣说、主阿、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马太福音 17:5] 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马太福音 17:6] 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
[马太福音 17:7] 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马太福音 17:8] 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
证道内容: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马太福音17章1-8节,著名的耶稣登山变像的经文,耶稣登山变像这件事情是耶稣为了坚固门徒的信心而做的。
当时耶稣带着门徒到凯撒利亚的腓立比境内,那时,耶稣不仅要让门徒明白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还要让他们将这真实的身份刻在自己的内心中。耶稣登山变像是发生在彼得承认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之后的第六天,圣经当中记载的时间应该是晚上。在路加福音也描述说:“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路9:32)“第二天,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路9:37)
关于登山变像发生的地点,最为可靠的说法是发生在美丽的黑门山的山坡上。因为黑门山与凯撒利亚的腓立比相距有14英里,从路程来讲最为合适,而且登山变像所发生一系列的事情也应该是在黑门山最为准确。但这不是我们要研究和探讨的,我们要一起来分享的是,耶稣这一次登山变像带给门徒的启示。
耶稣在山上改变自己的形像,是让门徒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情。耶稣之所以以异象的方式坚固门徒对弥赛亚的认识,因为就在不久之前,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说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耶稣说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彼得拦阻耶稣,受到了耶稣的指责和批评(参太16:13-23)。
从彼得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几点现象。
首先,门徒的信心当时并不坚固。因为他们对弥赛亚的观念非常地模糊,在他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中,仍然笼罩着普通犹太人对弥赛亚的认识,与耶稣要启示给他们的弥赛亚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其次,他们对弥赛亚的使命一无所知,弥赛亚必须受苦被杀这件事情门徒是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因为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弥赛亚是一个君王,当他来的时候会带领以色列民复兴,他们会脱离罗马人的统治。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对此都不陌生。当我们在传福音给别人的时候,听福音的人们对耶稣也同样是一点概念都没有,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耶稣这个人。我们每个人接受耶稣的时候,对耶稣同样一点都不知道。我小时候不能够忘记耶稣的原因,是觉得耶稣对我妈妈不错,所以我不能忘记他,要信他,至于他是怎样的,我不清楚不了解。直到自己慢慢地读经、上神学、侍奉,耶稣基督才一点一点在自己的内心当中扎下了根。当时的门徒对弥赛亚的认识和我们还没有信主的时候对耶稣的认识是一样的。他们觉得弥赛亚要带领我们以色列复兴,可弥赛亚又要受苦,要死,复兴还怎么实现?这就是门徒们比较困惑的地方。
第三,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如同在云雾当中,时隐时现。有时他们会大胆地说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有时候又不能够完全地看透。在山上的时候,看见耶稣变像,也看见了摩西、以利亚,彼得就把耶稣仍然当作一位普普通通的在地上永远留下来的先知。他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倘若你愿意,我们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样,你就不用上耶路撒冷去受苦了,我们永远在一起,不再分开了。这就是当时门徒的信心。
耶稣离自己受难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必须让门徒的信心建立在基督的磐石上。耶稣通过讲天国的道理,通过让门徒看,让门徒听的方式,让自己深深地扎根在门徒的心中。虽然耶稣要受死,复活,升天,要离开门徒,但是他的教导和形像要留给门徒,让门徒在地上能够一直继承传播耶稣基督福音的使命,从犹太全地、耶路撒冷、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去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不少耶稣通过讲的方式教导门徒的例子。马太福音5章到7章中就集中记载了耶稣基督的教训。耶稣带着门徒的时候,也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他们讲了天国的道理。
第二就是通过看。耶稣这一次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弟兄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像,让他们看到了光,看到了云彩,他们看到了摩西和以利亚,他们看见耶稣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在历史中有一位人物也曾脸上发光,就是我们熟悉的摩西,也是犹太人非常尊敬的一位神人。当时摩西从西奈山上下来的时候,他手里拿着两块法版,并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和耶和华说话就发光,但是亚伦和以色列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就怕挨近他(参出34:29-30)。摩西每一次与以色列民说话的时候,脸上都蒙一块手帕(参出34:33、35)。而耶稣基督让门徒亲眼目睹自己怎样改变形像,脸面怎样发光,这是在历史中稀有的事件。
当然耶稣和摩西还有很大的区别。摩西是面皮发光,耶稣这一次显现给门徒的是脸面明亮如日头,衣服洁白如光,全身都是光。耶稣以光的方式切实让门徒认识他们所承认的弥赛亚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约翰看到过耶稣改变形像,所以约翰形容耶稣说:“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1:4)“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可以说耶稣在山上的那一个形像,如同一幅画面一样,刻在了门徒心中。这一幅图画随着时间,让他们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明白。
彼得在写书信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件事情:“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1:16-18)
这就是门徒们日后传讲福音的例证。他们亲身经历过,看到过的事情,植根于他们的内心当中,永远不能够忘记。还有一位我们最熟悉的使徒保罗,原名叫扫罗。耶稣在地上的时候,他还没有接受耶稣,耶稣升天之后他也没有马上接受耶稣基督。有一次,保罗拿着大祭司给的文书,要到大马士革捉拿基督徒,凡是相信耶稣的人,他就会把他们抓起来,绑到监狱里(参徒9:1-2)。他快要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徒9:3)他就仆倒在地,耶稣就问他:“你为什么逼迫我?”保罗说:“主啊,你是谁?”耶稣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参徒9:4-5)所有这些所看到的光,所听到的声音,都成为了门徒们侍奉神、跟随耶稣基督的力量。保罗多次地提到耶稣怎样地向他显现。这一次的显现改变了保罗的人生,由逼迫基督徒的人转变成一位热心传讲耶稣基督的人。
随从耶稣登山的门徒们还看到一朵光明的云彩。云彩在以色列民的内心中是神同在的象征,因为云彩多次出现在以色列民的历史当中。当神让摩西带领以色列民经过旷野出埃及地的时候,“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出13:21-22)这是以色列民第一次经历到的云柱与火柱。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在旷野将会幕支搭完工以后,同样“有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在其上,并且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帐幕。每逢云彩从帐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云彩若不收上去,他们就不起程,直等到云彩收上去。”(出40:34-37)在这一段多年的路程中,同样是日间有云彩,夜间有火柱,引导以色列民。还有摩西拿着石版上西奈山的时候,“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和摩西一同站在那里,宣告耶和华的名。”(出34:5)在所罗门建造完圣殿,献殿的时候,同样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神的荣光充满了圣殿(参王上8:10)。可以说从以色列民出埃及一直到圣殿建造起来的所罗门王时代,神经常以云彩的方式向以色列民显现,云彩降临就是神与他们同在的一个象征。
曾经记载于历史当中的这些云彩,对于身为犹太人的门徒来说,已经沉寂了多年。耶稣此次让门徒看见那曾经带领以色列民的云彩又一次地向他们显现,用光和云彩的方式坚固门徒对自己的认识和信心,坚定门徒跟随正道的决心,除去门徒内心当中的迷团。
他们看到的第三样就是摩西和以利亚。摩西在以色列民的内心当中是将神的律法颁布给他们的人,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以利亚是弥赛亚来之前的先知,因为以利亚来了,弥赛亚也就快到了。耶稣和门徒下山的时候,门徒还问耶稣,以利亚何时来呢?耶稣说,以利亚来了,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参太17:10-12)。也就是说门徒他们还在想着那件事情。这两位人物的出现,对于门徒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他们在山上的时候,还听到了声音,听到了摩西、以利亚与耶稣一起谈话,“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路9:31)
六天之前,耶稣跟门徒讲过同一个话题,说弥赛亚要“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太16:21)。当时彼得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在异象当中,他们仍然听到这件事情。他们还听到了有声音从云彩当中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什么叫“听他”?那就是听耶稣的话语。这对于门徒来讲太重要了,对于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来讲也非常地重要。
“你们要听他”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你们要顺服他,接受他要上耶路撒冷受苦的事实。你们作为他的门徒,不仅不能拦阻他,还要接受这件事情,即使不理解也要接受。现在我们能够理解——我们人有多少的软弱,我们有多少的亏欠,只有耶稣基督为我们死,我们人的罪才可以得以涂抹。因为神是圣洁的,当我们人有罪的时候,我们不能在神的面前与神和好。圣经当中记载:“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必要有一位无罪者做中保,来承担人的过犯,人才可以恢复和神的关系。耶稣基督来地上就是要完成这一件成就神与人和好的大事,要把所有的人从罪恶当中释放出来。我们人有罪,接受到的是罪的惩罚。满有慈爱的神爱世人,他不愿意让人一代一代地接受罪所带来的惩罚与后果。耶稣基督作为弥赛亚,到耶路撒冷受苦,就是要经历人的罪所带来的痛苦、羞辱与死亡。耶稣从死里复活,让我们获得永远的生命。耶稣死为我们,耶稣活也为我们。
通过这个信息,耶稣也在启示门徒,他们接下来的工作是走耶稣基督的道路,把这位为人受死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介绍给还没有相信他的人,让他们也离开罪恶归向耶稣基督。
今天,福音已经传到了不同的国家,有许多人相信耶稣,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人不信耶稣。我们的罪得到了耶稣的赦免,我们也要像耶稣基督一样,为别人去做与神和好的工作。当别人有罪,我们当替他们认罪。这时候,神就会因着我们的祷告而赦免别人的罪恶。当我们有这样一颗爱人的心,愿意为得罪神的人,用忧伤痛悔的心祷告时,就会被主所喜悦。这就是“你们要听他”的一个原因,因为弥赛亚必须上耶路撒冷受苦才能够完成救赎人的圣工。
“你们要听他”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告诉门徒,耶稣上耶路撒冷受苦这一件事情是对的,是神的旨意,是神所喜悦的。他虽然要经历很多的苦难,但是,他要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会将自己深深地植根在门徒的内心中,弥赛亚的形像再不是传统的认识,而是耶稣给予他们的一个全新概念,应验了以赛亚书53章中弥赛亚受苦的内容。
“你们要听他”的第三层含义,就是让门徒做耶稣受苦时的同工,能够与他同行,不离弃他。一个人信心的成长,会几经周折,最终才使我们的信心能够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结果。耶稣登山变像,带领门徒看到了从未看过的异象,还听到了从未听过的神的声音,由神亲自告诉他们:“你们要听他”。门徒对这句话的遵行的力度如何呢?
在客西马尼园的一幕当中,就让我们看到人有多么的软弱。如果没有耶稣,我们怎么可能在神的面前获得永生?获得神的悦纳?耶稣和门徒吃完了逾越节的筵席,就带着自己三个亲爱的门徒,就是在山上登山变像时的同一群人——彼得、雅各、约翰到了客西马尼园。耶稣告诉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26:38)就是别睡觉。人在忧伤痛苦的时候,需要有人能够陪一陪,让自己不要那么孤单。于是耶稣伏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但当耶稣祷告完了,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都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太26:40)说完了话,耶稣又去祷告,第二次祷告和前面所说的一样,只多了一句:“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42)祷告完了又来看门徒,门徒们又睡着了,因为他们眼睛困倦,实在是睁不开了。
人就是这么软弱,心里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办法来控制自己软弱的身体。耶稣离开他们第三次去祷告,这一次当他祷告完来对门徒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的手里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太26:45-46)耶稣在地上最需要门徒的时候就是在上十字架之前,客西马尼园那短短的一段时间,需要门徒和他警醒祷告。门徒听见了吗?听见了!做到做不到呢?没有做到!
接下来耶稣被抓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拨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太26:51)没有警醒的人遇到环境变化的时候,就会有这样冲动的举动。约翰福音说这人就是彼得。彼得是一个不错的门徒,耶稣很喜欢他。他性格直爽,说话直白,但又不太细心,容易冲动,这同样是他。
耶稣受审的时候,彼得的身上又发生了些事情。耶稣在大祭司那里受审,彼得在外面院子和仆人们一起烤火。耶稣曾经说过,鸡叫以前你三次不认我,彼得说不可能的事情,我死也愿意认你!(参太26:34-35)但是,当别人真的指证说,你是和那个拿撒勒人一伙的!彼得却两次否认说,我不是!又有人说,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你确实是和他一伙的,我刚才看到你和他在一起。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一个人!这时,鸡叫了!(参太26:69-74)“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太26:75)
弟兄姊妹,这个痛哭代表彼得无数的内疚与后悔。彼得听到过耶稣很多话语,得到了很多恩典。当耶稣问“我是谁”的时候,他首先说:“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在山上的时候,耶稣将自己的形像显现给他们看。在客西马尼园的时候,耶稣带着这三个曾共登圣山的门徒,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即将离开世界之前,共同经历那一段黑暗的时刻。但是他们软弱了,不仅没有和耶稣一同祷告,而且在耶稣受审的时候不认耶稣。所以彼得痛哭。
耶稣可以原谅一个人的软弱,但如果没有弥赛亚的受死,没有耶稣的被钉十字架,我们这些软弱,这些内疚,这些罪又怎能够从我们的内心当中得以涂抹?在耶稣基督复活之后,耶稣三次问彼得“你爱我吗?”这一次更加地揪心了,让彼得真的不知道耶稣是什么意思,耶稣只是告诉他,你喂养我的小羊,将传福音的使命托付给了他(参约21:15-17)。这么一个软弱的人,在信心当中经常波折的人,最终,真的完成了耶稣托付给他的使命。
彼得在五旬节的时候,首次在所有的犹太人面前,讲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参徒2:1-40)。他也将福音传给了外邦人,在哥尼流家中讲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人相信基督,罪就可得赦免(参徒10:34-43)。这样一个软弱的门徒,他讲这样信息的时候,更有力量,因为他曾经亲历过自己的软弱,也经历过了耶稣对他的原谅。
当我们分享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对两处经文就不难理解了。
第一处经文是耶稣在山上训言中最后的一段总结。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太7:26-27)。通过登山变像,再回过头来理解这一段经文,就一点都不难了。
有一次,我问我儿子:“你说怎么信耶稣呀?”他说:“就是祷告、读经、聚会嘛。”然后我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没有说,就是行,去遵行。”信耶稣不只是读圣经上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听他”,然后照着反复地去做,反复地去行,才能够体会到圣经当中真实的含义,才是把根基稳固地建造在磐石上,而不被变化的生活和杂乱的选择影响。耶稣基督的话永远不会改变。耶稣让门徒听了要照着去做。不做,人就会软弱;做了,根基就立在磐石上了。
还有一节经文,我们也不难理解了。“你们若有人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路17:6)我们看到了耶稣对门徒信心的训练之后,我们就知道一粒芥菜种的信心是什么概念了。
我们通过今天的分享,让我们得安慰的是,耶稣永不放弃我们。耶稣永不放弃门徒,在地上给予他们不同的训练,最后,他们真的完成了主的使命。我们和门徒一样,也有软弱,也有亏欠,但是耶稣始终不离开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他的手始终紧紧拉着我们。软弱的时候,他拉着我们;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他帮助我们;我们偏离正道的时候,他会引导我们回到正道上来。总之,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是独一神的儿子,耶稣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永远与我们同在。
当然,我们不能说有主的帮助,我们就不怕自己的软弱。有主与我们同在,我们更要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像从天上来的声音指示的一样,做到“你们要听他”。这个声音不是来自我们的前后左右,乃是来自天上。“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这就是我们所相信的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曾经做过这样或那样的圣工。我们回头数算主的恩典,回头看我们所走过的路程,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耶稣,也如同约翰、雅各、彼得在圣山上曾经看见过耶稣的形像一样鲜明。如果我们把那个印象刻在我们的内心当中,相信我们仍然会刚强起来,继续走这条永生的道路。因为我们的主,他不会放弃我们,我们也不要放弃自己。因为有主与我们同在,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他就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活在我们的内心中。我们有需要,耶稣就会帮助我们;软弱时,耶稣会体恤我们。只要我们不放弃,耶稣就永远与我们同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