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文:希伯来书 10:1-18
[希伯来书 10:1] 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借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
[希伯来书 10:2] 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么.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
[希伯来书 10:3] 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
[希伯来书 10:4] 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
[希伯来书 10:5]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 神阿、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
[希伯来书 10:6] 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
[希伯来书 10:7] 那时我说、 神阿、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
[希伯来书 10:8] 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
[希伯来书 10:9] 后又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
[希伯来书 10:10] 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希伯来书 10:11] 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 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
[希伯来书 10:12]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 神的右边坐下了.
[希伯来书 10:13] 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
[希伯来书 10:14] 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希伯来书 10:15] 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因为他既已说过、
[希伯来书 10:16] 『主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
[希伯来书 10:17] 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
[希伯来书 10:18] 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
引言:
定期参加教会举办的福音布道会或培灵会,心里就火热,灵命就复兴了吗?
经常阅读大量的灵修书籍,或是经常禁食祷告,属灵的生命就壮大了吗?
每月坚持十一奉献,每主日参加敬拜和小组查经,每天按计划读经,早晚有规律地祷告,加上一日三餐前谢饭祷告,就能成为一个灵命成熟的基督徒吗?
以上这些属灵操练,虽然都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但我们要从“我做了什么”回转到“神为我做了什么”,进一步从“我喜欢做什么”回转到“神喜欢我做什么”。
其实,基督徒既不是靠遵行律法称义,也不是凭着外在的敬虔或善行来取悦神,更不是靠立功之法得到救恩,乃是完全靠因信称义,藉着遵行神的旨意和圣灵的引导来持守圣洁的生活。
希伯来书1-7章中,作者详细论述了主耶稣的位格:主耶稣比天使更尊贵(1-2);比摩西更配多得荣耀(3);比约书亚更伟大(4:1-13);比亚伦更尊贵(4:14-5:10);他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5:11-7:28)。
第8章至10章18节讲述了主耶稣的工作:主耶稣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8);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9:1-14);作了新约的中保(9:15-28);作了永远的赎罪祭(10:1-18)。
为了使神的百姓永远成圣,主耶稣不但按照父神所预定的时间降生,而且藉着一次永远的赎罪祭成就了救赎大功,这与摩西律法要求的多次重复献祭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享“永远的赎罪祭”。
一、律法不能叫人得以完全(10:1-4)
1.“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来10:1)
这里的“律法”是指摩西律法和旧约中的献祭制度。年复一年地献祭总不能使人得以完全,因为这只是一个预表和影儿,不是实体和真像。
这里的“本物”是指基督和他最终的献祭。
因此,本物比影儿更好,基督和他所献的祭比摩西律法和旧约的献祭制度更美。大卫·鲍森牧师也曾说:“我们在读旧约时就是在读主耶稣的影子”,指的就是此处经文所说的“影儿”与“本物”的关系,即旧约是影儿,新约是实体。
2.“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来10:2)
表面:当时在圣殿里的献祭仪式仍然继续,因为希伯来书是写于主后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之前。
深层:如果旧约的律法和献祭能使人完全,献祭的事早就该停止了。作者在此向当时的读者反向论证:如果旧约的献祭能除掉罪,就能使人的“良心”得以洁净,那就不必再重复献赎罪祭了。事实恰好相反。
3.“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来10:3)。
4.“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来10:4)
“罪”原文是复数,就是从去年赎罪日到今年赎罪日之间所积累起来的罪。
大祭司每年在赎罪日所献的祭物只能叫人想起一年来所犯的罪,却不能从根本上除掉人的罪。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3:20),却不能赦罪。
每年献上同样的祭物,只是在提醒前来献祭的人,罪还没有除去,必须再为明年的赎罪日作好献祭准备。换句话说,每一年的赎罪祭都证明前一年所献的祭并没有永久除去罪的果效。说到底,旧约的献祭只是暂时遮盖罪。
小结:旧约牛羊的血只是基督宝血的“影儿”或“预表”,并无“除罪”的实际功效,因此,人需要一个永久有效的祭物来除掉罪。
其实,整个旧约献祭制度的惟一价值就是预表了那位完全的祭物——神的羔羊,耶稣基督。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唯有耶稣基督才是那位真正的、完全的、永远的赎罪祭(参来10:5-10),他能彻底除去人的罪,并洁净人的良心。
二、唯靠耶稣基督得以成圣(10:5-10)
“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来10:5-7)
5-7节,作者引用诗篇40篇6-8节,将大卫的诗应用在大卫的后裔弥赛亚身上。旧约的“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并没有“除罪”的功效,所以不能使神心满意足,只有圣洁无罪的基督才能蒙神悦纳。
“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后又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来10:8-9)
“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作者再次强调旧约并不能使神的心意满足。
“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这话可以指主耶稣在地上生活的任何阶段,在此尤其是指主耶稣甘心受死,献上自己为祭的时刻。
“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在先的”指旧约的祭物——牛羊的血;“在后的”指新约的祭物——主基督自己的血。
“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来10:10)
基督献上自己为赎罪祭,既完成了神的旨意,又成就了救赎之功,其目的是:使神的百姓成圣。这正是耶稣基督献己为祭的独特性,给属他的子民带来了决定性的成圣。
因此,他的死既不需要重复,也没有必要重复,他是“一次而永远地”献上,是一次合神心意的,也是满足神心意的——永远的赎罪祭。
小结:因着基督完全实现了神对大祭司和祭物的终极意愿,在旧约时期的献祭礼仪和制度只是影儿或预表就容易理解了。主耶稣甘心遵照父神的旨意,将自己完全献上当作祭物。因此,我们可以凭着父神的旨意,靠着耶稣基督得以成圣。
三、并叫成圣的人永远完全(10:11-18)
主耶稣通过一次完美的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这是基督大祭司职任的终极性。
“凡祭司天天站着侍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来10:11-13)
12-13节都是引自诗篇110篇1节。基督坐下来,表明基督已经胜过了仇敌,现在是“等候”给仇敌最后一击的时刻来临(参启20:2)。
“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因为他既已说过:‘主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来10:14-16)。
“得以成圣的人”,指分别为圣归给神的信徒。
“永远完全”,不是说信徒现在已经是无罪的了,而是指基督“一次献祭”的效果永远有效,他已经完成了使他们完全的工作。
因着基督的一次献祭,基督徒将进入并享受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那种与神永远的关系(参来10:15-18),因信罪得赦免(参来10:18)、良心得洁净(参来10:2-3),进而得以亲近(参来7:19)和侍奉神(参来9:14)。
第1节提到赎罪日的祭是“每年”重复的。无论这重复是每年还是每天,重点是必须重复。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既不能除罪,也不能洁净良心。我们在此看到利未祭司和旧约的献祭制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不足。
利未祭司与主耶稣之间的对比:
祭司数量:历任祭司(有死阻隔)&一位祭司;
如何服侍:每日站着&坐着;
献祭数量:许多祭&一次永远的祭;
献祭次数:多次重复献祭&只献一次;
献祭功效:不能除罪&使人完全和成圣。
“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来10:17-18)
本节是引自耶利米书31章34节。旧约的祭物不能除罪,但基督献己为祭,并永远解决了罪的问题,因此,神不再“记念”我们的罪愆和过犯。
基督的献祭不但除去了我们的罪,而且功效是完全的,因此“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在此,新约超越旧约,清楚体现在:基督最终完全的赦罪上。
小结:从8章1节至10章18节,作者向我们论述,大祭司耶稣基督所献的祭是完全的赎罪祭,是永远有功效的,他的献祭使新约的信徒不但得以成圣,而且永远完全。因此,旧约制度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献祭制度应该全部停止了。
结论:两点应用
1.从“想起罪来”到“不再记念罪愆”
第3节说:“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17-18节说:“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
旧约时期,大祭司每年赎罪日的献祭总是让人们想起自己的罪。但过犯不如恩典,在新约,神不再“记念”他百姓的罪。因着主耶稣一次完全的献祭,使我们在每次领受圣餐时记念主的恩,我们的罪和旧人一同被钉在十字架上。
“想起”原文是“记念”,在新约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主耶稣设立圣餐时所说的。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路22:19)
“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11:24-25)
旧约赎罪日所献的祭物是叫人“想起罪”,而在新约主耶稣所设立的圣餐却叫人“记念”主的受死与复活。在新约里神不再“记念”他子民的罪(参来8:12,10:17)。因此,基督的宝血使我们将“想起罪”化作“记念神的恩”。
2.从“因信称义”到“遵守神的旨意”
“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3:24)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5:1)
因信称义的教义在圣经中反复被强调。先知哈巴谷说:“惟义人因信得生。”(哈2:4)。保罗也曾多次引用(参罗1:17;加3:11……),并在加拉太书和罗马书中明确指出,“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加2:16)。马丁•路德曾将因信称义描述为“教会的立足之本”。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因信称义格外强调了唯独凭信心,而不是靠行为。
因信称义是我们得救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因信称义后,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等着上天堂了。我们乃是要照着神的旨意走完我们一生的路。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主耶稣不但这样教导,也为我们留下榜样。主在客西马尼园恳切祷告,汗如大血点滴在地上。他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
主耶稣是如何遵守神的旨意的?他先是寻求神的旨意,然后甘心遵守神的旨意。我们也当先明白神的旨意,再遵守神的旨意。主耶稣祷告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10:7)。主耶稣来了是为要照神的旨意行,我们既然因信称义,理当遵守神的旨意。
法国的劳伦斯弟兄在其所著的《与神同在》中讲述了一段他个人的经历。他生了重病,肢体来探访,问他道:“您是愿意选择神医治您,马上离开病床,继续服侍呢,还是更愿意选择安然离世,到主那里去呢?”劳伦斯说:“我也不知该如何选择,我祈求神,按照他的心意,让他替我选择。”
那神的心意是什么呢?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弗6:6)。
“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彼前2:15)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前4:3)。
“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结语:今天我们是凭信心活在神的恩典中,这恩典是因着主耶稣完全遵守神的旨意所成就的救赎大功。我们既因信称义,就当在神的恩典中站立得稳。故此,在疫情当下,我们更当凡事寻求神的旨意,明白神的旨意,时刻遵行神的旨意。愿主坚固我们的信心和心志。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