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04-29| 李晓霞:在基督里行为的更新


  • by
  • 2012-Apr-29

有一次我有机会和一个伊斯兰教徒交流,分享了彼此的信仰。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作为伊斯兰教徒,你们允许和非伊斯兰教的人结婚吗?他说:“可以,我女朋友以前就是基督徒,她从小跟妈妈一起信主,去教堂礼拜,但后来她发现在教堂里找不到平安,也看不到基督徒有多么好。当她认识我之后,从我的信仰里反而得到了平安,于是她就归到伊斯兰教了。”听后我的心很痛,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们一再强调我们不是靠着行为、乃是因信称义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有没有真的跟我们的信心相匹配呢?在马太福音5章16节,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我们是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天上的父呢?还是让没信主的人看到我们的行为说“不要信基督教,那样的信仰跟没信仰的没有什么两样,那信主的人比不信主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呢?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

透过我们今天所读的马太福音、以弗所书和腓立比书这三处经文,我们一起来分享“在基督里行为的更新”。我们信主之后,在行为上要有更新,那么,怎样更新呢?这三处经文给出了答案:行事为人应当与悔改的心相称、行事为人应当与蒙召的恩相称、行事为人应当与基督的福音相称。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你信主之后,你能否确定你的生命在基督里面已经发生了改变?生活在这个物质化、世俗化、功利化的时代中的年轻人,在择偶时会列出很多清单。作为基督徒,你有怎样的婚姻观、价值观呢?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婚前同居被很多人所认同。那么作为一位基督徒,你是否能够在婚前保守在基督里面的圣洁呢?还是跟非基督徒一样,他们做的我们也去做,而玷污了我们在神里面的圣洁呢?我们很多人都是在职场中工作,当很多人会因为各样的原因撒谎,或者虚伪或做很多去迎合这个世上的价值趋向、法则、潜规则的时候,我们是否持守了我们的信仰,能够与这个社会不同呢?在我们的生命里面,你追求的是什么?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合乎圣经的标准呢?这些行为都需要在基督里去更新。

“与悔改的心相称”、“与蒙召的恩相称”、“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里的“相称”就是一样、相符、相配合。比如说,某些人看到一个人的着装,说与他这个人很相称,就是很适合他的风格。最近,我们的一个义工生了个女儿,很多人都说,这和她整个家庭气氛很合适。所以说相称就是符合、看着很协调,就好像现在社会上,人们都在讲和谐社会。那么我们的行事为人是否与悔改的心相称呢?是否与蒙召的恩相称呢?是否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呢?

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悔改的心,什么是蒙召的恩,什么是基督的福音。在社会上,有很多不信主的人,他们的行为也很好;在教会里,有些信主的人,表现得很敬虔,但是不代表他就一定真的是活出了敬虔的生命。我记得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到了天堂后,为三件事情惊奇。第一件事情,那个人信得那么好,在天堂里却找不到他。他为什么会下地狱?他不能理解。第二件事情,这个人罪大恶极,我却在天堂遇到了他。在我看来,他定要下地狱!第三件事情,他问自己:我怎么会到天堂?所以说,我们好的外在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内在的悔改和回应了神的恩典。但是当我们去看行为更新的时候,我们不是单单看在行为上是否有爱心,而是要看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当耶稣基督去看一个人的时候,他不是单单看这个人的行为,正如施洗约翰对前来受洗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的:“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8)我们要按照神的审判标准——看人的内心,不单单看你外在行出什么,也要看你内在是以什么动机驱使你去行出来好的行为。我记得以前在老家的时候,遇到地震、洪水时,政府部门、公司、学校都会组织募捐,你会发现:有的人捐钱是出于爱心;有的人捐钱是出于名利;还有的人捐钱是迫不得已。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也得捐这么多钱,即使心里很不情愿。有的人心里想:如果我捐很多钱,那我就出名了,别人会觉得我这个人很有爱心,从而受到别人的夸赞。我们单纯看这个行为本身,都是在捐钱,但每个人的动机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行为的更新”指的是内在的生命的转变。

首先,来看蒙召的恩典。保罗以一个慈父的心肠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说:“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蒙召的恩就是神在这个世界中把你我都选召出来。神在这个世界中拯救了你我,使我们曾经远离神的人又回到了他的家里。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曾仔细地体验过这样一份恩典吗?虽然这个恩典是我们白白地得的,但这不是一份廉价的恩典;虽然不需要我们花钱去买,也不需要我们去付门票,是完完全全免费的,但却是昂贵的恩典。

试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的一群人。记得在神学院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一个主人公,他能够读懂别人的心。当他跟另一个人在一起时,他会知道这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所以当他看到人心太肮脏、所想的太多污秽时,他就觉得自己无法承受,感觉自己的身体太有重担了。我们心里可能想着怎样去谋算别人,嫉妒,骄傲,虚伪,诡诈,恶毒,所有这一切,在某一个时刻会显露出来。就像保罗所说的一样,“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义人,没有一个好人。

这让我去反思一件事情:我们的神是无所不知的,在我们思考以先他就知道我们的想法了;在我们行为还没有做以先,他就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了。他不是单单知道一个人,他也知道从古至今、各国各族各方的人的心思意念,所有的一切他都知道。但是你会发现,当神知道我们人性是多么恶毒的时候,神并没有放弃我们,乃是在万古之先预定了基督的十字架,将他的爱子赐给我们,来救赎我们的生命。当他知道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之后,他没有远离我们,他没有看我们是何等的邪恶,何等的污秽,何等的有罪,他却无条件地接纳我们,无条件地爱我们,并且给我们极荣耀、尊贵的地位,正如彼得所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2:9)。这是一个何等尊贵的地位!我们圣洁吗?我们不圣洁。我们是义人吗?我们不是义人。但是神却把我们抬到了一个高位,可以称耶稣基督为长兄,可以称天父为阿爸父。这是神给我们多么大的恩典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能够读懂别人的心,我们是否还能够接纳他呢?很难。因为如果人心里面所想的都敞开在你面前,你会认为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子。想想我们自己心里所想的,自己内心当中所存的意念,就知道这个恩典是何等的浩大。神面对这样的一个你,不但接纳你,爱你,还赐给你荣耀的地位——“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这是神莫大的恩典。

面对这样的恩典,接下来产生的是一颗悔改的心。什么是悔改的心?首先,你要有错的地方,才需要去悔改。如果你什么都是对的,就不需要改了。所以说,悔改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罪人,会深深感觉到:主啊!我得罪了你。悔改的人,先是悔,再是改。悔自己是一个罪人:主啊!我真的是得罪了你,我真的懊悔我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悔不是一个终止,悔带来的是改。主啊,我愿意改变我的生命,我愿意来承认你是我的救主,我愿意承认你就是那位又真又活的神,我愿意来到主你的十字架面前来接受你的饶恕,来接受你的改变——这就是悔改。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已经品尝到神的恩典?面对这样的恩典,你是否有一颗悔改的心?没有人可以说:这个人悔改了,那个人没有悔改。因为是否悔改是要神来评判的。悔改只有两个人会知道,一个是神,一个就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心,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是否知道神的恩典,你是否已经真正悔改,其他人都不会知道。

那么,什么是基督的福音呢?面对神的恩典,你有一颗悔改的心,这是福音的一部分。福音是什么?我们信福音,我们传福音,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知道在福音里面我们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我们知道在福音里面这是神爱的表达,是神饶恕的表达,是神包容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这样的福音传递给别人。我们知道,耶稣是葡萄树,我们是枝子,那么我们是否与这样的福音相匹配呢?我们是否与这样一份昂贵的恩典相匹配呢?我们的行为是否已经结出与悔改的心相匹配的果子呢?施洗约翰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说:“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8)你们不单单是有外在“敬虔”的表现,神所要的是你们真实无伪的公义,神所要的并不是你们徒有其表的顺服。所以弟兄姊妹,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你是否品尝了蒙召的恩典,如果你真正品尝到了,你就该去思考你该如何去回应。

最近有一首歌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献上的生命不再属于我,多少熬炼,多少剥夺……”我一直在想,我们每一个都是献上的人,保罗在罗马书12章1节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不是一个在教会里作全职侍奉才是一个献上的人,而是我们所有的人,我们每一个信靠基督的人,都是献上的生命。献上的生命它不再属于我们自己,但很多时候它却是属于我们自己。当我们理解并面对这样一份神的恩典、神的福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回应?
我刚刚说过,没有人知道其他人是否悔改。一个好的行为并不能代表一个人悔改。但是一个悔改的人,他一定会产生出一个好的行为。约翰福音15章5节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一个悔改的人是连于葡萄树上的枝子。葡萄树上的枝子结的是葡萄。葡萄树不会结苹果。如果结了苹果,它就不叫葡萄树了;葡萄树也不会结橘子,也不会结香蕉。那么,连于这样的一个生命,连于这样一个福音的生命,它所结出来的一定是属于基督的果子。

所以说,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首先要去思考,我自己是否已经悔改?我悔改了之后,我的生命是否愿意为主发生改变?保罗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人说:“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弗4:1)你们既然蒙召了,就应该过蒙召的人应当有的生活。“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既然我们要回应这样一份与我们的福音、与我们蒙召的恩、与我们悔改的心相匹配的生命,我们是否应该过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呢?是否应该过一个与这个世界不同的圣洁生活呢?我们的价值观是否应该被神改变?当别人都在撒谎的时候,我们能够持守住。也许你会说,当我持守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我就没有工作了。但是你会发现,圣经上很多的人物,当他们持守的时候,神会用他的方式去供应他们。

当亚伯拉罕九十九岁的时候,神应许他说:我要赐给你一个儿子,我要让你的后裔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参创17,22:17)。于是第二年,他百岁得子了。然而,得子之后,神却说:你去把你所爱的那个儿子,献给我(参创22:2)。如果按照我们的想法:“主啊,你不是说把他赐给我吗?你为什么还要收回去呢?你不是把他赐给我了吗?你如果收回去,还怎么让我的子孙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呢?”但亚伯拉罕没有这样说,也没有发出太多的疑问,他顺服了。他顺服的前提是因为他相信神有使人从死里复活的能力(参来11:19)。透过他跟儿子以撒的对话可以知道他有一个盼望:耶和华神必有预备(参创22:8)。所以因着他的持守,你会发现,他的信仰是超过当时的伦理价值观的。但是神并没有让亚伯拉罕失望。神的确让亚伯拉罕经历了神是有预备的神,神的确让亚伯拉罕有了仿佛从死亡的边缘再一次把他儿子得回来的经历。

旧约的另一个人物约瑟,当他被哥哥们卖到埃及的时候,却因为英俊潇洒,被波提乏的妻子看上,并被诱惑,但是约瑟没有顺从这个妇人,于是波提乏的妻子就设计陷害了约瑟(参创39章)。如果换做是我们,肯定会去伸冤。但是约瑟不仅没去伸冤,反而选择了沉默,他把伸冤的主权交给了神。

再看旧约的但以理,当他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他“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但1:8)。为了持守信仰,他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被扔到狮子坑里、面临死亡危险的时候,他依然坚持祷告、敬拜(参但6)。

亚伯拉罕、约瑟、但以理在危险中选择了持守信仰,那你我的生命呢?当我们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选择持守信仰呢?当我们体会到神恩滋味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去回应这样的一份恩典呢?我们信了基督之后在行为上能否与我们的信仰相一致呢?其实所有的这三个方面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基督徒要活出基督的生命。

基督徒要活出基督的样式来,天国的子民要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子。你会发现,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思维,那作为天国的子民,我们是否也有属于天国的思维呢?这是我们要去思考的。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信仰只停留在头脑中,不要作“礼拜天基督徒”,礼拜天来到教堂我是基督徒,中午散会离开教堂我就是一个世俗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信仰,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比如说,我想游泳,然后我去书店买了好多教游泳的光盘,我拿回家天天看,却不去游泳池下水,你说我能学会吗?不能!对吧?没有一个人说我学游泳仅看光盘就学会了,你要会游泳必须下水;又好像学车一样,你通过法培考试的时候,你不能说我懂了这些交通规则,我懂了怎么转方向盘,然后我就会了,你若要学会开车,必须上路驾驶。信仰也一样。我虽然知道耶稣好,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耶稣是爱,神有怜悯,神的话语是活泼的,神的话语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但有时我却感受不到神的帮助,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信仰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知道,唯有把你知道的应用在你的生命里面,活在你的生活里面,在你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上去体验、去经历、去实践你的信仰时,你的信仰才是真的,才是活的。这样,你才真真正正地能体验到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让我们的信仰从理论上的知道进深到心理上的委身,再到行为上的活出来。这样的信仰不再是礼拜天的信仰,不再是复活节的信仰,不再是圣诞节的信仰,而是在我们每一天、每一刻的信仰。希望我们能够去面对这样一份浩瀚的恩典,我们能够产生一颗悔改的心。真正的悔改必然能带出生命的转变,就像保罗一样,他以前是逼迫基督的,当司提反被迫害的时候,他喜悦他被害(参徒7:60),他把这些基督徒下到监里(参徒9:1-2)。当他经历大马士革路上的光照的时候,他悔改了。当他悔改的时候,他产生了改变;当他悔改之后,他为基督的福音献上了整个的生命。他说:“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当他悔改之后,他的整个生命价值体系完完全全地被神所扭转。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你真正有一个悔改的生命的时候,你就会愿意来到神的面前去改变。比如说,当我知道这个人是多么多么地爱我,对我多么多么好的时候,我有一个回应,我愿意去帮助他,我愿意去做他让我做的事。所以说,我希望我们去反思,如何在神面前有一颗悔改的心,如何去体验神给我们的恩典是何等的浩大,能够在这样的一份恩典里面,这样的一份爱里面去更新我们的行为。

行为上的更新不是说我今天有很多很多的罪,明天我就成圣人了;也不是说你信主之前生病,信主之后一下子就好了。很多人的经历并不是这样的,基督徒的成长也不是这样。就好像一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走,就会说话,而是一步一步地成长。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也会一步一步地成长,我们行为的更新也是这样。不住地去体验神的恩典,一步一步地去改变自己的老我,改变自己冲动的毛病,改变自己骄傲的本性,改变自己会撒谎等等缺点,一步又一步地去改变。透过祷告、读经,与神相交,透过不断地去经历神里面的恩典,不断地去改变自己。亲爱的弟兄姊妹,愿我们都能够明白神的恩典,有一颗悔改的心,依靠神使我们的行为在基督里更新。阿们!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