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主的恩典,今天要和弟兄姊妹分享的是旧约以斯帖记中的主要人物以斯帖的故事。以斯帖记4章6-17节记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犹大民族在掳到国被奸人所害,面临灭族的危险,犹大人末底改让犹大女子王后以斯帖去见王,为自己的民族祈求王,免于被灭绝的命运。
故事中有四个主要人物:末底改、以斯帖、亚哈随鲁王、与犹大整个民族作对的哈曼。
经上说:“书珊城有一个犹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悯人基士的曾孙、示每的孙子、睚珥的儿子。从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犹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从耶路撒冷掳去,末底改也在其内。”(斯2:5-6)
接着,提到了以斯帖的出身,“末底改抚养他叔叔的女儿哈大沙(后名以斯帖),因为她没有父母。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为自己的女儿。”(斯2:7)整个故事情节就从这里逐渐展开。
亚哈随鲁王是一个比较粗暴的王。他向所有的臣仆和百姓展示自己的富有,又想显示王后的美貌,但被王后瓦实提拒绝了,亚哈随鲁王恼羞成怒,就废除了她,重新选立王后,于是以斯帖被选中,立为王后。
之后经上说:“亚哈随鲁王抬举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过与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跪拜哈曼,因为王如此吩咐;惟独末底改不跪不拜。”(斯3:1-2)
末底改是犹大人,他敬拜耶和华神,他唯一的神;他不会跪拜哈曼。所有的臣仆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得了,因为跪拜哈曼是王的旨意。哈曼见末底改不向他跪拜,就怒气填胸,起意杀掉他。哈曼“以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灭绝亚哈随鲁王通国所有的犹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斯3:6)。
在亚哈随鲁王十二年正月的时候,亚哈随鲁王有一件事情交由哈曼主办,掣签择吉日,定为当年的十二月十三日。哈曼定好了这个时间,就借机去请求亚哈随鲁王除掉犹大这个民族。“哈曼对亚哈随鲁王说:‘有一种民,散居在王国各省的民中,他们的律例与万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们与王无益。王若以为美,请下旨意灭绝他们,我就捐一万他连得银子,交给掌管国帑的人,纳入王的府库。’于是王从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给犹大人的仇敌,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王对哈曼说:‘这银子仍赐给你,这民也交给你,你可以随意待他们。’”(斯3:8-11)哈曼领了圣旨,召集书记员,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亚哈随鲁王的名写旨意,传与总督和各省的省长,并各族的首领。又用王的戒指盖印,交给驿卒传到王的各省,吩咐在一日之内,也就是十二月十三日,将犹大人,无论老少妇女孩子,全然剪除,杀戮灭绝(参斯3:12-13)。
这个极其恶毒的计谋摆在了全犹大人的面前,也摆在了末底改和以斯帖的面前。末底改知道后“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痛哀号”(斯4:1)。这事传到以斯帖的耳中,她就打发太监哈他革去见末底改了解情况。“末底改将自己所遇的事,并哈曼为灭绝犹大人,应许捐入王库的银数,都告诉了他。又将所抄写传遍书珊城要灭绝犹大人的旨意交给哈他革,要给以斯帖看,又要给她说明,并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斯4:7-8)哈他革回来,将末底改的话转告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他去告诉末底改说:“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斯4:11)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3-14)面对恶劣的环境,末底改仍然坚信犹大人必蒙神拯救,他如此有权柄的话给了以斯帖极大的信心,这个信心使得她有勇气去见王。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斯4:15-16)于是末底改照以斯帖一切所吩咐的去行。末底改和以斯帖所面对的危机,不是他们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化解的,但是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心志,就是将这件事完全交托在神的手中。他们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将自己完全放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之中。
就是从这三昼三夜开始,神亲自动工,使形势逐渐发生了转变。“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进王宫的内院,对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宝座上,对着殿门。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内,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斯5:1-2)。“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言21:1)这节经文用在这里真是恰当。以斯帖存着一颗敬畏神的心,存着一颗拯救本民族的心违例进去见王,神便施恩给以斯帖,使王向她伸出了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头。王对她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以斯帖说:‘王若以为美,就请王带着哈曼今日赴我所预备的筵席。’”(斯5:2-4)以斯帖见王的时候,以一颗平静之心,没有立刻求王帮助,只是说王若以为美,就请王带着哈曼赴她为王所预备的筵席。在筵席上,亚哈随鲁王又问以斯帖要什么,以斯帖还是没有告诉王她真正的要求,只是说,如果王愿意的话,就请王第二天再带着哈曼来赴她所预备的筵席。到那时候,她必向王说明所求和所要的是什么。
“那夜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取历史来,念给他听。正遇见书上写着说:王的太监中有两个守门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亚哈随鲁王,末底改将这事告诉王后。”(斯6:1-2)以斯帖将这事报告于王,王究查这事果然属实,就把这两个人处死了。读到这里王说:“末底改行了这事,赐他什么尊荣爵位没有?”伺候王的臣仆回答说:“没有赐他什么。”(斯6:3)
这个时候哈曼也睡不着觉。哈曼和王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之后,高高兴兴地出来,开心得不得了。想到王后以斯帖只请王和他,他觉得自己非常有尊荣。但是出朝门的时候看见末底改仍然向他不跪不拜,一切的荣耀和虚荣全都烟消云散了。他非常郁闷,回去以后就向妻子和朋友说,王怎样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但他只要看到末底改,所有的尊荣都不能使他开心。哈曼甚至等不及到十二月十三日除灭犹大人的那天,就想立刻处死末底改。家人建议他做一个木架,明早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地与王一同赴王后的筵席。当夜哈曼在自己家里立起了木架,然后去见亚哈随鲁王,要求王除掉末底改。当臣仆告诉王说哈曼来了,王让哈曼进去并问他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哈曼心里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不是我是谁呢?”哈曼就回答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将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马,都交给王极尊贵的一个大臣,命他将衣服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斯6:6-9)我想哈曼说这番话时根本想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王对哈曼说:“你速速将这衣服和马,照你所说的,向坐在朝门的犹大人末底改去行。凡你所说的,一样不可缺。”(斯6:10)
弟兄姊妹,谁能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呢?是末底改还是以斯帖使形势发生了逆转呢?都不是。只有全能的神才能成就这样的事。哈曼万万没有想到王将这样的尊荣赐给自己日日夜夜想要除掉的人末底改。哈曼照王所吩咐的,“将朝服给末底改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斯6:11)
之后哈曼闷闷不乐地回家去了,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家人,他的妻说,如果末底改是犹大人,你肯定胜不了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他们还与哈曼说话的时候,王的太监就来催哈曼快去赴以斯帖所预备的筵席(参斯6:12-14)。
在筵席上王又问以斯帖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斯7:2)这个时候,王后以斯帖说:“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我所愿的,是愿王将我的性命赐给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将我的本族赐给我。因我和我的本族被卖了,要剪除杀戮灭绝我们。我们若被卖为奴为婢,我也闭口不言,但王的损失,敌人万不能补足。”(斯7:3-4)王后以斯帖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将自己降卑到一个非常卑微的地步,她只求自己和本族能够活下来,即使被卖作奴仆和婢女也无怨无悔。王刚刚将极尊贵的尊荣给了犹大人末底改,此事又关乎整个犹大族的存亡,听到这样的话就很不高兴,问以斯帖说:“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谁?这人在哪里呢?”以斯帖说:“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斯7:5-6)此时,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极其惊惶害怕,王大怒起身离开筵席往御园去了。哈曼就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求王后能够宽恕自己。王进来之后看到这一幕,又给哈曼加了一个凌辱王后的罪名。话一出口,人就将哈曼抓起来,太监哈波拿报告王,哈曼在家里给末底改立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王说:“把哈曼挂在其上。”(斯7:9)“于是人将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斯7:10)
弟兄姊妹,这就是事情的经过。在以斯帖记整卷书中,在每个历史事件当中,我们似乎都看不到神现身做事,但是神在事件的背后默默掌管着历史的走向,一切都在全能神的运作之中。
以斯帖作为王后冒着生命危险违例进去见王,揭露了哈曼要除掉犹大民族的阴谋;之后,王后以斯帖又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因为灭绝犹大人的旨意已经传到了全国,虽然以斯帖和末底改已没有生命危险了,但是自己的民族犹大人仍然面临灭族的危险。于是,“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脚前,流泪哀告,求他除掉亚甲族哈曼害犹大人的恶谋。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以斯帖就起来,站在王前,说:‘亚甲族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设谋传旨,要杀灭在王各省的犹大人。现今王若愿意,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为美,若喜悦我,请王另下旨意,废除哈曼所传的那旨意。我何忍见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见我同宗的人被灭呢?’亚哈随鲁王对王后以斯帖和犹大人末底改说:‘因哈曼要下手害犹大人,我已将他的家产赐给以斯帖,人也将哈曼挂在木架上。现在你们可以随意奉王的名写谕旨给犹大人,用王的戒指盖印,因为奉王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人都不能废除。’”(斯8:3-8)这样的结果真令人倍感惊喜。同年的12月13日,本该是犹大人遭灭绝的日子,却变成了犹大人欢喜、聚集、庆祝的一天。故事以喜剧开头,又以喜剧结束。
透过上述历史事件,我们领悟到这样几点:
第一,我们所敬拜的神是掌管历史的神。
无论在整个历史或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看似是某个人或一个重大的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我们始终相信掌管历史的是我们的神,独一的真神。末底改与以斯帖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是被神使用的两个人,神在整个事件的背后掌管着历史。
有解经家曾这样说,如果在犹大人的历史当中没有以斯帖,就不会有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回归。可以说以斯帖和末底改在犹大人的历史中是两个改变民族命运的人物,是改变犹大民族历史走向的人物。所以,圣经中以斯帖记这卷书以以斯帖的名字命名。透过这件事我们不仅看到掌管历史的神的作为,同时也看到,以斯帖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子,竟然在神的计划当中,成为与神同工的女子,成为犹大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使自己的民族得以延续。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被神所拣选的,也都是耶稣基督用他的宝血从罪恶中救赎出来的。我们虽不曾贵为王后,但是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和权利说自己与身处的历史时代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藉着耶稣基督的宝血,神已将作儿女的福分和名分全都赏赐给了我们。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分,在家庭中或作丈夫或作妻子或作儿女;在社会中或作领导或作普通职员;但我们都在神的手中,都是被神所使用的人,都是与基督同为后嗣的人;在神的计划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在神的创造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彰显神荣耀的人。
第二,我们所敬拜的神,是充满了慈爱的神。
以色列民因拜偶像招致神的愤怒,神兴起外邦人使他们被掳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北国以色列国亡于亚述帝国,南国犹大国亡于巴比伦国。但是,神施恩的手没有离开这个民族。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神施恩与他们,以慈爱眷顾他们;当他们被掳到外邦,神施恩的手仍然眷顾这个民族,使这个民族在外邦得以成长。亡国70年之后,神又按着自己的应许带领这个民族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重新建造圣城和圣殿,恢复信仰生活。我们所敬拜的神,是充满慈爱的神。以赛亚先知在犹大还没有遭受亡国危险的时候就说了:“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赛1:18)。意即虽然你们犯罪,但如果转回到神的面前,慈爱的神必不计较你们的罪恶。我们所敬拜和相信的神是慈爱的神,我们相信的主耶稣基督是独一的神,他为我们所有人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爱始终不会改变,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神的慈爱永远与我们同在;在历史中神的慈爱怎样与他的选民同在,在现今的时代也照样与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同在。虽然在世人看来,我们微不足道,但是在神的眼中,我们是极为宝贵的。
第三,我们所敬拜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
神活在历史当中,活在以斯帖和末底改的那个时代,他也活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的神从始至终永不改变,他是阿拉法,他是俄梅戛;他是初,他是终。我们的神怎样掌管整个宇宙,他今天也运行在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的心里,作我们患难中随时随地的帮助,作我们忧伤痛苦时的安慰。我们的神怎样爱犹大人,怎样爱以斯帖和末底改,今天他也照样爱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神在历史当中怎样活着,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仍然怎样活着。他活在我们心里,也活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但是藉着他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所成就的事,我们就看到我们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我们的神为我们受死,又从死里复活,爱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升入高天,坐在父神的右边时时刻刻为我们代祷。我们将一切的荣耀、颂赞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