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我们可以把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分成三个部分来分享:1-3节是第一部分,4-7节是第二部分,8-13节是第三部分。前三节所讲的主题是爱高于一切。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这三节经文告诉我们:爱高过知识,爱高过口才。
我们都知道,在保罗那个时代,希腊、罗马那些地方的人们都喜欢辩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学问和知识,希望用美妙的口才,通过辩论的形式把对方驳倒。如果一个人把对方被驳倒了,这个人就被称作“辩论家”,他就大有荣耀。可是保罗说,你即使再有口才,再有知识和学问,但你若没有爱,那就算不得什么。接下来圣经又说,爱要高过先知讲道之能。在保罗、彼得那个时代,犹太教的拉比和法利赛人,不仅非常能说,也非常会讲。他们对旧约圣经背得滚瓜烂熟,说得也非常非常地好。但是,保罗却在这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当一个牧师讲道后走下台时,可能会有很多弟兄姊妹围着他说:“牧师,你今天讲得真好,我听着真是扎心啊!我全明白了!”但是,如果这个牧师没有爱,他也算不得什么。圣经又接着说,我若能周济穷人,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卖了分给众人,但是如果我没有爱,我这种行为也算不得什么。
4-7节讲的是爱的内容到底是什么。8-13节讲到,先知讲道之能要过去,是短暂的;说方言之能也会过去,各种各样的知识也都要过去;用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周济穷人的事情也要过去,惟有什么是常存的呢?——“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在这里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基督徒最重要的外在表现是什么?有的弟兄姊妹说是爱,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基督徒最重要的外在表现是祷告,对吗?我们说对,但不完全。因为主告诉我们说,你们要常常地祷告,不住地祷告,常常地喜乐,凡事还要谢恩(参帖前5:16-18)。可见,祷告是我们基督徒必作的一个功课。但是神又告诉我们说,当你祷告的时候,应该进到你的内室,在暗处,在那个地方祷告(参太6:6)。可见藉着在暗处、内室的祷告建立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我们基督徒一个外在的行为,但不完全。弟兄姊妹又要说了,我们基督徒外在的表现是在每个礼拜天我们一定要去礼拜,对吗?对,但不完全。不仅要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主耶稣也教导我们应当时常敬畏他,也就是说我们基督徒应该经常过一个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弟兄姊妹一同聚集做礼拜,这是基督徒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在敬拜神的形式,但不完全。那么,怎样做才是完全的呢?有了爱,我们就完全了见证、彰显耶稣基督的荣耀,就能表现出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呢?弟兄姊妹会给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答案,有父子之间的爱,有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的爱,但这些都不是我们所寻求的完全的爱。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伙子到剧院里听歌剧,剧院非常大,坐在远处的人会用望远镜看台上的表演。当这个小伙子听到女主角唱歌的声音是如此地甜美,从远处用望远镜看到她又是如此地漂亮,他心里开始爱上这个女子。于是,他就不断地写信给这个女子,追求人家,最终这个女子因着他不断的猛烈进攻,同意两人在一个咖啡厅约会。小伙子先坐下来,当那个女子进来时,小伙子一看,感觉还不错。当这个女子坐下后,先是把助听器摘下来放在桌子上,又把眼镜拿下来放在桌子上,然后又把自己的假腿拿下来放在一边。这时,小伙子才注意到原来这个女子的岁数要比他大很多,身体还有这么多的毛病。于是他就对这个女子说:“你还是把这一切都带上吧,我要离开了。”
弟兄姊妹,这就是人对爱的要求和标准。当我们在远处看的时候一切都好,于是我们就去爱;当我们听到甜美声音的时候,这一切的假象放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于是我们就产生爱意。可是当我们了解对方真相的时候,我们还有没有这种坚持的爱呢?——没有了。但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的父神,要求我们对别人的爱是一种坚持的、完美的、持久的、长远的爱,是一种永不止息的爱,这不仅是神对我们的要求,神所给我们的爱也是如此。
第4节告诉我们:“爱是恒久忍耐”。“恒久”就是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永远都不结束,这是时间上的要求。还有形式上的要求,无论你怎么样,我都去爱你;无论你怎么对我,我都去爱你;无论我今天的境遇如何,我都爱你。这种爱是恒久忍耐的爱。在路加福音第15章有一个关于浪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就是神对人的这种恒久、坚持、忍耐的爱。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将我应得的给我”。在以色列民族,当父亲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孩子就跟父亲要财产意味着对父亲的咒诅。意思是说,“你早点走,我就好得财产”。父亲还健在的时候,你就想分家单过,这对父亲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但是那个父亲说,你既然愿意这么做,那我就给你吧。小儿子带着分得的财产离开了家,很快将这些财产在娼妓的面前耗尽了,以至于堕落到吃猪食,沿街乞讨。尽管如此,父亲天天盼着小儿子早点回来,当他远远看着小儿子回来时,就立刻跑了去,然后对他的仆人说,将新袍子穿在小儿子的身上。这袍子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当以利沙蒙选召的时候,以利亚把外衣搭在他的身上(参王上19:19)。在以色列那个时代,袍子非常重要。当父亲要把他的权柄,就是把他的家业给自己儿子的时候,要把他的外衣脱下来给他穿上;父亲若要把他的荣耀权柄给谁的时候,也要把戒指拿下来给那个人。可这恰恰是浪子的父亲所做的事情,把袍子穿在儿子的身上,将戒指戴在他的手上,还要将鞋子穿在他的脚上。宰杀肥羊、肥牛给他的儿子吃,热情接待他。这是最高的待遇,这就是我们的父神所给我们的爱。无论你怎样,无论你做了什么,无论你如何得罪神,正像儿子所说的,“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15:21),也就是说,我既不符合神的道,也不符合这个世间的伦理,但是你仍旧爱我。这就是我们的父神对我们的爱。“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可是基督仍旧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这就是神对我们的爱。爱是恒久忍耐,一直到如今,我们的神还在等候着我们,还在忍耐着我们。
圣经接着又告诉我们,“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13:4)。我们刚才讲的浪子的故事里边,就满了恩慈这方面的内容。约翰福音第9章讲到有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2-3)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这个瞎子的眼睛上。弟兄姊妹,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这里实际上是给我们彰显了一个恩慈的榜样。耶稣基督有必要和上泥,用手抓起来放在他的眼上呢?耶稣基督叫他好,他能不好吗?他马上就能好,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叫瘸腿的人行走、叫瞎眼的人看见、叫死人复活的神”,在他没有难成的事。这样的例子圣经里记载了很多,可是耶稣基督偏偏要这样做,目的是要彰显一个恩慈的形像。
弟兄姊妹,如果你今天感冒了,你就要去医院,先是要排两个小时的队挂号,然后等着护士叫号看医生,该轮到你了,你就坐在医生跟前。你会发现,医生戴着厚厚的口罩,当然这是医疗的要求,但是也说明一个问题:“你是一个病人,我得跟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太近了,否则会传染给我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检查,用手摸摸你的肝、你的脾,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检查之后,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肥皂、洗洁精把手好好洗一洗。这也就是在强调:“你是病人,我比你好,我是健康人。我比你强,你千万别把我传染了。看完病我给你开完药方,你赶紧买药去。”这就是今天我们生活的现状。有时我们去医院看病,非但没好把病治好,反而心情更加沉重了。为什么?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你看那个医生这样对待我,我已经病了,他还是这样冷清地对我,天理在哪里?天理何容?!我们常常会这样抱怨。可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不是这样,他用手和泥,然后拿起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叫他能够睁开眼睛看到光。虽然他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他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要给我们树立起一个恩慈的榜样。
马太福音第8章,耶稣基督下了山之后,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拜他,对主耶稣说“主若肯……”,这是什么意思呢?“主若肯”意思是说,“你只要点点头我就好了”。但耶稣基督有没有说,“行了,你好了,赶快离开这里吧”。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耶稣伸手摸了他。我们知道,大麻风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的,接近长大麻风病的人会被传染上,若是摸了这个人,就更容易被传染了。而且在那个时代,一个长大麻风的人必须要远离社会、远离人群、远离人居住的地方,去到旷野生活。即使他们在旷野里,当有人经过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必须要躲在山的背后,躲在石头后边,或者躲在一颗树的后边,免得人们看到,就有权利拿起石头打他。如果人们没有看到他,或者迎头相对没有办法躲避的时候,长大麻风的人就会说,“我是一个长大麻风的人,请你远离我”。其实这也是一种羞辱,不但是精神的羞辱、心灵的羞辱,也是一种肉体的痛苦。可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显出他的恩慈的样式,用手去摸他,他立时就洁净了。不但如此,耶稣基督还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太8:4)。我做了好事,你不要给我宣扬去;我做了好事,做了荣耀神的事,你不要出去给我讲去,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这里面有好多层含义。比如说,耶稣基督他来是传“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的生命之道,而不是来医病的。传福音是耶稣基督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在这里,耶稣是要将荣耀归给我们的天父,荣耀的是神,而不是他自己,这是第二层意思。第三层意思,他愿意门徒向他学习有一个谦卑服侍的、有恩慈的样式。
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件两三年前我自己觉得非常亏欠的事。有一年感恩节,我们教会收集了很多弟兄姊妹奉献给小孩子们的衣裤、鞋袜、各种各样的玩具、书包等物品,联系到一个位于廊坊专门照顾脑瘫孩子的孤儿院,把这些物品装上车后准备往那个地方去。然后我就对一同去探访的同工说,请把相机、摄像机带上。当我们开进孤儿院大门后,我们的照相机、摄像机就开始工作了,镜头里出现的是吴牧师。拍照的是吴牧师怎么样把一个个礼品拿出来送给小孩子,拍照的是吴牧师怎么样把小孩子抱起来,装模作样地在关心这个孩子……回来之后,我心里就开始责备自己了。耶稣基督说,我们行善时不要叫别人知道,可我们偏要拍这么多照片。弟兄姊妹,你们知道拍照的目的吗?是给自己看的吗?是给别人看的啊!你看,我曾经去过这里,我曾经去过那里,目的是要告诉别人我都去过哪儿,是要彰显自己,是要告诉别人我是如何如何地好,我是如何如何有能力的人。但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慈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把善事、美事作了,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只要将荣耀归给我们的神。这就是耶稣的恩慈!
爱是永不止息,爱是凡事忍耐,爱是满有恩慈,这就是恩慈的表现形式。“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林前13:4-7)。在这一段里面提到了“凡事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最难做到的。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诚信,最缺乏的就是彼此相信,最缺乏的就是对神的信。如果我们对神有信,我们彼此之间就能够建立起信任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当然圣经里没有记载。亚当干了一天的活,非常累,有时候回家比较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六天。他的妻子夏娃就产生了疑惑:亚当每天回来这么晚,去干什么了呢?当亚当晚上回家后,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就像我们今天很多的家庭发生的一样,丈夫或妻子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来,或回来得比较晚,对方就起了疑心。亚当说,“我不跟你说了,我累了,我要睡觉了。”睡到半夜的时候,他被夏娃捅醒了。亚当就问夏娃:“你在做什么呢?”夏娃说:“我在数你身上还剩下几根肋骨。”
弟兄姊妹,我们的神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只造了一个女人——夏娃。没有造出第二个女人来。难道夏娃不知道吗?其实,她也知道。但在她里面缺乏对丈夫的信任。这种现象在我们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是常常存在的。然而,我们的神却不是这样,神要求我们的信心是怎么样的?在马太福音8章5节那里说:“耶稣进了迦百农,有一个百夫长进前来,求他说:‘主啊,我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痛苦。’耶稣说:‘我去医治他。’百夫长回答说:‘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你不必去,你只要说一句话,他就好了。
我要求今天在这里的弟兄姊妹,对神有一个这样的信心:虽然看不着,但我相信了;我听后,我就信了。我愿意弟兄姊妹在彼此相爱中,在生活中,在我们敬拜的时候,在我们彼此记念、彼此祷告的时候,我们满有恩慈,我们彼此忍耐。有着这样的爱,神的律法就得到了完全。愿我们的神,用他的恩慈带领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用他的忍耐等候我们,用他的信建立我们的信心,叫我们的灵命,就是我们的身心灵在他的里面得到建造,大得神的喜悦。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