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01-19|边文爱:哀恸--有福的人


  • by
  • 2014-Jan-25

证道经文:太5:1-12 

 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2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文字内容:

今天,我和弟兄姊妹分享八福的第二福——“哀恸的人有福了”。单从字面上看,我们东方人似乎很难理解这一点。人们通常认为有福的人应该是开心的、喜乐的,遇到好事才是有福,哀恸的人怎么能算有福呢?我们要知道,这整句话当中,带着耶稣基督的安慰。他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这是耶稣基督安慰许多人时说的话。刚才诗班献唱,有不少弟兄姊妹眼里都含着泪。可以说,每一个生活在地上的人,所共有最多的经历也许就是忧伤,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伤痛。

耶稣基督在这里所说的“哀恸”,原文指的是“犹如为死者哀伤一样”。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基督徒天天脸上挂着愁容,就是有福的人?不是这样的。耶稣基督曾经责备法利赛人禁食的时候故意把脸弄得难看,刻意让人看到他们的“虔诚”。耶稣因为他们这样的假冒为善而批评他们。

我们也分享过第一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这里的“虚心”指的是灵里贫穷的人,即内心渴慕神,并非指真正的贫穷。同理,天天面带愁容并不是神所喜悦的。耶稣在山上看到许多人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其中不乏内心伤痛、哀恸的人。这时,耶稣对那些内心忧伤的人说,你们有福了,因为生命的主就在你们中间,生命的救主正面对你们说话。凡是听到耶稣基督生命话语的,内心就可以得到从神而来的安慰。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哀恸的人有福了”。

一、凡能忍受生命中最痛苦的忧伤者有福了

人所经历的痛苦,不由我们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要去经历。在这个世界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想遇到,但是又必须面对的。令人哀恸的事情就是如此,我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去面对,但却无法逃避。所以,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就把这样的安慰带给许许多多经历哀恸之人,也带给今天我们所有的弟兄姊妹。有人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像忧伤,更能使我们知道人间的仁慈与神的安慰和怜悯。内心经历过忧伤的人,会因着思考更珍惜他所有的一切。有句老话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同样,没有经历过哀恸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内心的伤痛。保罗经历过患难,他说:“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林后1:4)保罗也劝勉信徒:“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没有经历过哀恸的人很难与别人一起落泪。我之前不太理解很多基督徒遇到一些事情就会流眼泪,为什么有那么多眼泪啊?当我经历过忧伤之后,才有了深深的体会,也才能真正和别人一起流泪。

有位著名的神学家说过一句话:基督徒当有一颗温柔的心,两条刚强的腿。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与别人同哭同乐的心。别人忧伤时,我们分担他的忧伤;别人喜乐时,我们与他一起分享快乐。这是耶稣基督教导我们每一个爱他的人要做的事。我们一旦经历了心灵的伤痛,就知道个中滋味。

也有人说:忧伤驱使人进入生命的深处。一个经历过忧伤的人,会思考得更深刻、更完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老年人一直保留着剩饭剩菜不能浪费的习惯,但常有年轻人责怪他们太节俭,不会享受生活。那是因为这些老年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觉得食物太宝贵了,因而分外珍惜。当代的年轻人没有过那样的生活经历,是很难理解的。

 有这样一首短诗:我与快乐同行一英里,他一路与我谈心,但他所说的一切并未留下任何智慧;我与忧伤同行一英里,他静默不发一言,我即学到许多,他教我更为聪明。虽然我们不愿意面对忧伤和痛苦,但是如果神乐意让我们有所成长,我们就会经历到难事。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有意识地经历艰苦,才更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珍贵。

二、凡为这世界感到极度忧伤痛苦的人有福了

在彼得后书2章4-8节,彼得说:“就是天使犯了罪,神也没有宽容,曾把他们丢在地狱,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审判。神也没有宽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临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却保护了传义道的挪亚一家八口;又判定所多玛、蛾摩拉,将二城倾覆,焚烧成灰,作为后世不敬虔人的鉴戒。只搭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因为那义人住在他们中间,看见听见他们不法的事,他的义心就天天伤痛。”有人说罗得得救与亚伯拉罕分不开,因为亚伯拉罕在神的面前经常为他侄儿祷告。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圣经中说,神只拯救了那常为恶人淫行忧伤的义人罗得,他与所多玛、蛾摩拉两座城中的人相比,还算一个义人,所以天使把他、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从那城中带出来。彼得在写这封书信时说到,罗得得救的重要原因是他看到别人犯罪就内心伤痛。虽然不能干涉别人的罪行,但是看到别人犯错,自己却无能为力,就不由自主、发自内心地忧伤。他有着神喜悦的生命和内心。

诗篇137篇是一首流离歌,描述以色列民被掳到巴比伦的经历。犹太民族是擅长歌唱的民族,每当举行婚礼或孩子的成人礼,他们都会拿着琵琶等各样乐器,走街串巷,欢唱着跳着赞美神。当他们被掳到巴比伦后,这样描述了他们悲伤的心情:“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诗137:1-6)

我们知道以色列民被掳,是因为不听神的话。神给了他们很多祝福,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将迦南地,即神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赐给他们。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不觉得那是恩典,竟随从外邦人敬拜偶像。神又屡次差派先知警戒、呼召他们,让他们悔改。但是他们终究悖逆,神就把他们打发到巴比伦去,经历离开神怀抱的滋味,让他们有一种对比。他们也真切体会到了,到巴比伦就不再唱歌了。巴比伦人也知道他们会唱歌,想听一听他们锡安的歌是什么样的,如何优美动听,但是以色列人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下定决心不在外邦人中唱耶和华的歌。他们在神的面前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以色列人要把手中的技巧和歌声献给耶和华神。这是以色列民经历苦难时,内心里对神的渴慕和仰望。所以直到今天,犹太人是依然热衷于收藏古董,他们收藏的最多的东西就是钻石。

我们常常是到了春节的时候,家人团聚在一起,不免谈论今年挣了多少钱、换了什么样的车、有了什么样的收获等等。而犹太人的财富不是用银行存款来衡量的,而是看手里有多少钻石。其实,他们珍惜的并非手里的钻石,而是今天的生活。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突如其来的祸患,亲人离散,财产尽失,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生命,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直到今天,他们珍惜的不是拥有多少钻石,能和家人在一起分享神所赐日用的饮食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上周我和弟兄姊妹分享了以色列在1948年复国时,在国会门前立了一个金灯台,上面铸刻着一节经文:“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参亚4:6)他们经过了多少世纪,饱经患难之后才醒悟过来,原来我们在地上生存,不是倚靠势力和才能,而是靠着神,靠着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神才是他们唯一的倚靠,这对他们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也是他们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

诗篇126篇就谈到了被掳的以色列民回归时的心情:“当耶和华将那些被掳的带回锡安的时候,我们好像作梦的人。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的时候,外邦中就有人说:‘耶和华为他们行了大事!’耶和华果然为我们行了大事,我们就欢喜。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被掳的人归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复流。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他们没有想到,被掳70年,神还是又把他们带回到耶路撒冷的家园。诗篇展现了他们热切的盼望,他们渴慕神太久了,离开神以后,心灵太干渴了,此时的心情如同在沙漠看见绿洲,欢呼雀跃。他们被掳走的时候流了太多的眼泪,今天终于收获了更多的喜乐和欢呼,以色列民因悲哀而在神面前悔改,更深地思考神的话语和神的作为。因着他们的悔改,因着依靠神,神重新将喜乐、平安和安慰赐给他们。

对于今天的弟兄姊妹来讲,救主耶稣基督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与我们同在,耶稣基督降生已经将属天的平安、喜乐、祝福和安慰带给了我们。耶稣基督面对许许多多的人讲:“哀恸的人有福了”,这不是将来时态,仅给人以盼望,乃是正在进行的时态,现在悲哀、忧伤、心灵痛苦的人就可以得到神的安慰,因为生命的主就在他们中间。

三、凡为自己的罪和自己的不配蒙恩而感到极度忧伤的人有福了

意即为自己的罪而感到懊悔,并且觉得自己不配蒙恩而感到心灵极度忧伤的人有福了。我们刚才读的诗篇51篇,是大卫写的一首悔罪诗。他和拔示巴犯罪之后又杀了她的丈夫,先知拿单来责备他得罪了神。他从内心深深认识到自己犯罪得罪了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我们从中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情,大卫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在神的面前认罪,拿什么才能挽回他在神面前所犯的过失。如果可以献公牛为燔祭得到神的饶恕,他就一定献上。但是他的内心清楚,这并不能使神原谅他的过失。他认识到:“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7)大卫知道自己犯罪是得罪了神,而不是得罪了人,不是得罪了拔示巴,不是得罪了她的丈夫乌利亚,也不是得罪了先知拿单,而是得罪了曾经救他脱离一切危险患难的神。所以大卫在神的面前彻底认罪,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的:“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6:6)大卫这样在神的面前苦苦认罪,经历忧伤痛悔之后,他更要寻求神,也更加知道神的心意,知道自己如何做才是神最喜悦的。所以圣经描述大卫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参徒13:22)。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犯罪,犯罪之后再认罪,就更蒙神的喜悦,更会知道神的心意。大卫也是偶然犯罪得罪了神,他也已经真的知道自己的过错,因此忧伤、痛悔、悔改。他也认识到,有一颗忧伤的灵,在神的面前真正悔改,才能蒙神悦纳。

路加福音15章11-24节,讲到浪子的比喻。大家很清楚,那个浪子曾对父亲说,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家业分给他,然后他就带着这些家业到远方挥霍去了。没过多少时日,他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穷困潦倒,给人放猪,自己饥饿到恨不得吃猪吃的豆夹果腹。最后,他悔恨、懊悔不已。他说,我为什么要在这里饿死呢?我父亲的家里不是有很多雇工吗?家里有很多粮食,我何必在这里等着饿死呢?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我的父亲,我现在不配做父亲的儿子,但总可以做一个雇工吧。当他有悔改的心志,就起身回到父亲的家里。他的父亲远远站着就认出他是自己的儿子。

我家住在六楼,每到周一我休息打扫卫生时,站在楼上的窗前就能看到我的孩子在操场上玩,每次都能很准确地找到他在哪里。如果他穿着校服,我会辨认他的头发和体型。如果他穿普通衣服,我一眼就能认出他来。有一天,侄女跟我在一起,我就告诉她,儿子在那里玩。侄女找了半天也看不见。我深刻体会到一个父母看自己的孩子,无论有多远,都认得很准。父母总会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我们的天父对我们的爱一样。

约翰福音第10章,耶稣说:“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4)我们的天父是认识我们的,只要我们在主里面寻找他,他就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当这个小儿子带着懊悔回到父亲身边,父亲远远就看到儿子回来了,马上跑过去与他拥抱,给他穿上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又为他摆设筵席。这说明父亲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父亲的内心中并没有更多责怪孩子,而是日夜盼望孩子回到他身边。当他在父亲面前承认过犯时,父亲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一起来庆祝儿子的失而复得。这就是我们的天父对我们所有人的态度。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我们的天父爱所有的人,他爱世人,更爱我们这一群已经回到他面前的人。耶稣基督面对那许多人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5:4)我们中间忧伤、哀恸的人,你们有福了,今天听到救主的话语,你们就可以得到安慰。耶稣在后面许多教导中,也多方宣告了他自己就是神的真实身份,让人从他那里得到安慰。今天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真的如同两千多年前,耶稣在那个小山头上,面对许多人时一样。我们中间也有很多因各样事情而忧伤的人,今天耶稣藉着这些话语也带给我们安慰。

耶稣曾经对那些迷茫而忧伤的人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耶稣也对那些内心黑暗、没有光明的人说:“我是世界的光。”(约8:12)耶稣对那生病而忧伤的人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5:8)那人立刻痊愈。耶稣对那些失去亲人而忧伤的人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耶稣对那些因劳苦而忧伤的人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耶稣还对那些心灵疲乏干渴的人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7:37-38)耶稣基督面对因各样事情而内心忧伤的人,都宣告了不同的话语。耶稣就是生命,是道路,是世界的光,是生命的救主,耶稣也使人复活,在他没有难成的事情。耶稣基督要将安慰赐给所有需要的人。我们无论带着多么哀恸的心情来到救主面前寻求他,神会看重我们在他面前所流的每一滴眼泪。他会伸出手来抚摸我们,抚平我们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安慰的圣灵带着圣灵的膏油,膏抹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远离世界带给我们的许多忧伤和痛苦,让我们从主耶稣永生的生命中得到喜乐和平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是如此地爱我们,愿意把安慰赐给我们。只要我们敞开心灵,此时此刻,圣灵安慰的灵就进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让我们从主那里得到喜乐和平安,让我们一生走在这条通往永生的道路之上,为主作那美好的见证。阿们!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