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内容:
证道经文:士6:11-24
11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13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14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15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16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17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18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19基甸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作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20上帝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21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22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23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24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
证道内容
在圣经中,我们会发现一条永不改变的真理,那就是神愿意与人同工。任何事情,神自己都可以做,但他愿意藉着与我们同工,使我们与他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使我们的心能够完全地回到他的里面。
今天所读的经文,记载了神在救以色列民脱离米甸人的压制时,要拣选基甸与他同工。透过经文中我们看到,基甸在神的面前献上自己的时候,不是干脆利落的,他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挣扎。我想基甸所走过的弯路,对于我们今天每一位神的儿女,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神愿意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神愿意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更加蒙受神的祝福,神也愿意我们的教会能够更加兴旺。
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有三种因素拦阻基甸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
第一,基甸对环境的认识。
当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士6:12)基甸的反应如何呢?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士6:13)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并且问候他,希望他能够与神同工,在神的里面成为大能的勇士。但是在极其穷乏的环境之中,基甸无法回应神的呼召与神同工。此刻,基甸的里面充满的是埋怨。
弟兄姊妹,很多时候我们不也是处在这种光景里面?当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如我们心意的时候,我们的里面也满了埋怨,难以与我们的神同工,难以回应神的呼召,将自己完全摆上。当我们的工作打不开局面,当我们与领导、同事关系不和谐的时候,我们哪有心思来服侍神?当我们或家人的身体在疾病中不见好转,当我们找不到另一半或者另一半总是不信主的时候,我们很难专心来侍奉神。当我们的孩子不听话、成绩不好,当我们在教会中感受不到肢体的爱,或教会的侍奉不能满足我们心愿的时候,我们真的也没有心思摆上自己来侍奉神。
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从耶路撒冷来的弟兄还没有来到之前,彼得、巴拿巴与外邦人同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是,当从耶路撒冷那里来的人到了他们中间以后,彼得就退去,甚至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参加2:12-13)。保罗看到这样的事情,就当面指责他们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加2:14)
彼得在哥尼流信主的经历中明白,外邦人不需要成为犹太人,就可以经历主的恩典,得到主的救恩。但是,此刻面对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他退缩了。巴拿巴也是如此。这使得此时此刻的他们,如同将自己献在祭坛之上,却又跑掉了,便无法为神所用。
我们真的非常感恩,在我们的教会有很多美好的见证,如同云彩一样围绕着我们。我认识两位姊妹,她们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位姊妹的母亲都在老家受到异端的搅扰,并且随从了异端。这两位姊妹和我交通,她们心里都很痛苦。为什么自己的母亲随从了异端,祷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回转?但是面对这样的家庭遭遇,面对这样的经历,我们的姊妹仍然能够在教会中火热地事奉,摆上自己。
在经文中我们看到,面对基甸的埋怨,耶和华没有给他任何解释。我们应当明白,基甸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才不愿意与神同工,而是因为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环境才不愿意与神同工。在前面的经文中,耶和华曾经差遣先知对以色列人说话,告诉他们要有今天这样的遭遇,神是拯救他们的神,施恩给他们的神。神曾经告诉过他们:“你们住在亚摩利人的地,不可敬畏他们的神。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士6:10)其实神藉着先知,早就向以色列人、向基甸显明了他们受到米甸人压制的原因。也就是说神的话早就解答了基甸的困惑。
所以,弟兄姊妹,当我们无法理解今天所处的环境的时候,心生埋怨的时候,有困惑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从神的话语中去寻找答案,学会从神的角度去看问题,就能够理解和明白神的心意,环境也就不会成为我们献上自己当作活祭的拦阻。
第二个原因,基甸对自己的认识。
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士6:14-15)此刻,耶和华给予基甸一个使命,让他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民。耶和华的意思是说:基甸你是行的,靠着我,你怎么可能拯救不了以色列民,带他们脱离米甸人的辖制呢?但基甸却回应说:我不行,我没有能力,我的家族,我的父家都表明我是没有能力的。
弟兄姊妹,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神的使命,常常像基甸一样,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特征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甚至自己的家族都表明自己没有力量去做这样的侍奉。而以神为中心的生命特征,就是像以赛亚一样,能够立时回应神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赛6:8)当我们像基甸一样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对神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神的眼光是正确的,不相信神的决定、神的拣选是合理的,所以我们才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逃避神的呼召,不愿意担当从神来的使命。
我们看到,摩西就曾经如此。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进到迦南美地。摩西首先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出3:11)耶和华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就能够完成这样的使命。摩西却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我能够完成你的使命吗?耶和华对他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但是摩西又找了一个理由推托,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出4:1)耶和华神赐给他了两个行神迹的能力,能够将杖变成蛇,能够使麻风病痊愈。即便如此,摩西竟又找了一个理由,说:“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4:10)耶和华神又有恩典又怜悯,对他说:谁造人的口呢?谁赐给人言语呢?不是我耶和华吗?我可以赐给你口才。即便实在找不到理由推托,摩西说:“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出4:13)这时的摩西像一个孩子,开始在父母的面前耍赖。我们看到,摩西用诸般的理由推脱神给予他的呼召,不愿意与神同工。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小组的学习,他们的组长对其中的一位弟兄说:“你应该起来担当组长的服侍。”这个弟兄立时说:“我不能,我的口才不好,我学习的时间不够。”他找了很多理由推脱。让我立时想到了基甸,也想到了摩西。弟兄姊妹,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神藉着教会,藉着其他的弟兄姊妹让你来参与侍奉的时候,你是不是在用诸般的理由推脱呢?或许,我们可能会认为组长的话、弟兄姊妹的话、教会的话并非是神的声音。神对基甸说话,神对摩西说话,其实神今天也对我们说话,但是方式是有差异的。在今天这个时代,神藉着圣灵,透过圣经,透过我们的祷告,透过我们的境遇,透过我们的教会,向我们启示他自己、他的计划和他做事的方式,我们一定要学习在今天的处境当中,去理解、去领受神给予我们的呼召,去明白神对我们的说话。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确信,我们是海淀教会当中的一个肢体。你身体中的任何一个肢体都是有功用的,没有一样是无用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天父的眼中都是宝贵,都是他眼中的瞳仁。那么,我们有没有发挥自己在这个身体当中应当担当的功用呢?我们不要轻看自己,因为神都没有轻看我们。我们真的应当学会从神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自己。我们应当愿意献上自己当作活祭,来回应神的呼召。
第三个理由,基甸对神的认识。
耶和华对基甸说:“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基甸说:“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求你不要离开这里,等我归回,将礼物带来供在你面前。”主说:“我必等你回来。”(士6:16-18)基甸就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用一伊法细面做了无酵饼,将肉放在筐内,把汤盛在壶中,带到橡树下,献在使者面前。神的使者吩咐基甸说:“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磐石上,把汤倒出来。”他就这样行了。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就有火从磐石中出来,烧尽了肉和无酵饼。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士6:19-22)觌面就是与神面对面。当时的人认为,如果与神面对面的话,就一定要死的。但是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这坛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士6:23-24)。
这段经文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当耶和华给予基甸一个应许之后,基甸开始怀疑与他说话的到底是不是主。弟兄姊妹,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读圣经话语的时候,你有没有怀疑过这话能够成就么?这话是真的么?神真的能用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在你的生命的经历当中,对于你所信靠的神,你有没有过疑惑?当你遭遇重大疾病、遭遇患难、经历艰难环境的时候,你有没有过疑惑:神啊!你在哪里?
当你疑惑的时候,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排除自己的疑惑?当你在艰难环境中的时候,或者得了重大疾病的时候,你会不会这样想:神啊,如果你把我的疾病拿去,我就相信你是又真又活的神。神啊,你如果将我的环境,就这一次的环境改变了,我真会相信你是又真又活的神。弟兄姊妹,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我们来留意经文中基甸的做法,这与我们很多的时候的做法是有本质性差异的。虽然基甸之前的消极态度对我们来说不是好见证,但是我们看到,此刻基甸的经历值得我们思想和效法。
当基甸对与他说话的是不是主有怀疑的时候,基甸是藉着一次献祭的经历来打消自己的疑虑的,即藉着一次奉献的经历打消了自己心灵当中的疑惑。我们希望神改变我们的环境,希望神来医治我们,本质上就是希望从神那里得到一次恩惠的经历,来打消自己的疑虑。但是,基甸是要藉着一次奉献的经历,来打消自己的疑惑,求得一个凭据。
我们再思想一下,当米甸人压制以色列民的时候,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撒种子之后就抢夺他们的粮食,毁坏他们的土产,还抢夺他们的牲畜。以色列民因为米甸的缘故,极其穷乏,才呼求耶和华。所以,当时色列民非常缺粮食,也几乎没有牲畜。在这样的光景中,基甸愿意献上一只羊羔,愿意献上一伊法细面(大约是三十六公升),这是何等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呢!基甸此刻是将最宝贵的东西献在了神的面前。今天什么是我们最宝贵的呢?在这样一个忙碌的世界中,很多时候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想服侍神,但就是没有时间。弟兄姊妹,你愿不愿意把你生命当中最宝贵的献上,藉着奉献的经历,来打消自己的疑惑,使自己与神的关系更加亲密呢?
我在自己的经历中,真的经验到、体会到,当你越侍奉神的时候,越愿意摆上自己的时候,你对神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你得到的比你付出的要多得多。基甸付出了一只羊羔的代价,付出了一伊法细面的代价,这在当时来说很宝贵,但是又有什么比自己与神的关系更加美好、更为宝贵呢?“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有了神,与神有亲密的关系。所以弟兄姊妹,如果你的生命当中对神此刻有疑惑的话,对神的话还有疑虑的话,盼望我们真的能够效法基甸,藉着奉献的经历,打消我们的疑虑,打消我们的疑惑,与神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藉着士师记第6章,我们看到,当时以色列民族能够复兴,能够摆脱米甸人的压制,他们需要去祷告,去学习神的话,同时还需要基甸能够摆上自己,为神所使用。所以,使徒保罗也特别地劝勉我们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盼望我们都能够透过神的话语,去认识自己的处境;从神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自己;藉着奉献的经历,去认识神。拿去一切拦阻我们的因素,使我们一生能够献上自己为活祭,一生为神所使用。愿神赐福与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