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
太21:1-11
1他们走近耶路撒冷,到了橄榄山地区的伯法其。耶稣派遣两个门徒先走,2吩咐他们∶“你们到前面的村庄去。你们会立刻看见一匹驴和一匹小驴拴在一起;把它们解开,牵来给我。3如果有人对你们说什么,就告诉他∶‘主(14)要用它们’,他会立刻让你们把它们牵来。”
4这件事是要实现先知所说的∶
5去告诉锡安城的儿女∶
看哪,你们的君王来了!
他谦逊地骑在驴背上,
骑在小驴的背上。
6两个门徒依照耶稣的话做了。7他们把驴和小驴牵了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驴背上,然后请耶稣骑上去。8群众中有许多人把自己的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些人拿树上砍下的树枝铺在路上。9前行后随的人群大声呼喊∶“颂赞归于大卫之子!愿上帝赐福给奉主名来的那位!颂赞归于至高的上帝!”
10耶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全城都骚动起来。有人问∶“这个人到底是谁?”
11群众回答∶“他是加利利省拿撒勒的先知耶稣。”
证道文字:
大家都看到,刚才诗班进来的时候,每人拿着一枝棕树枝,这是一种特别的举动。按照圣经的记载,今天是棕枝主日,耶稣从今天开始在地上做最后一周的事工。在历史上的今天,耶稣和门徒荣进耶路撒冷圣城,过逾越节。
在逾越节,所有犹太人记念神带领他们出离埃及时所赐给他们的恩典。神带领他们脱离埃及的奴役,成为自由的民族。在那个晚上,神同时击杀了埃及人的长子,使以色列民得以存活,并且带领他们离开了为奴之地(参出12:21-42)。这个节日成为犹太人历时历代所有成年男子必记念的节日。耶稣是神的儿子,也是犹太人,在地上传讲神的信息,同时也在尽着做人的本份。但是耶稣这次进入耶路撒冷过节时的举动,与以往进圣城过节的举动也是不一样的。
约翰福音第7章记载,耶稣曾到耶路撒冷去过节,那个节日是住棚节。根据经上记载,耶稣似乎对犹太人的节日不太感兴趣,当他和兄弟们要进去过节的时候,他告诉他们说:“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约7:8)之后又记载:“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约7:10)在那次节日中,耶稣在圣殿里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成为所有人议论的话题。大家都在议论一个话题,他究竟是谁?很多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约翰福音7章12节记载:“众人为他纷纷议论,有的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不然,他是迷惑众人的。’”在约翰福音7章16-20节,耶稣宣讲他是与神同在的,也讲到犹太人不相信他,会把他杀了。“众人回答说:‘你是被鬼附着了,谁想要杀你?’”(约7:20)也有人回答了大家内心不诚实的话,“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说:‘这不是他们想要杀的人吗?’你看他还明明地讲道,他们也不向他说什么,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约7:25-26)
这几节经文让我们看到,当时的人对耶稣的认识非常混乱。他究竟是谁?每个人的心里凭着自己的感觉都有一个答案。到了7章40节到42节的时候,大家还是争论不休,“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的来吗?’”(约7:40-41)加利利是离耶路撒冷比较偏远的地方,那里的人都非常厚道、朴实,而且那个地方几乎没有出过先知。他们又说,“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约7:42)人们在议论,基督是大卫的后裔,应该从大卫的本乡伯利恒出来,而耶稣是加利利人,怎么会是基督呢?但是看他所作所为,又像基督,究竟是不是?“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约7:43)
这个节日过去了,大家的议论也止息了, “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约8:1)耶稣是谁?过节之时大家争论不休,节日过后又不再思考,好像耶稣跟每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各人回各人的地方,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大部分人也不再关心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是耶稣自己和神关心的问题,是圣经的中心,也是我们信仰的中心。马太福音第16章记载了一次耶稣和门徒外出,耶稣从天色的变化引导门徒分辨一个时代,怎样能够过圣洁的生活。这次门徒外出时忘记带饼,就是没有带吃的。耶稣正好告诉门徒一个信息,引导他们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酵。”(太16:6)门徒听到“酵”这个字,马上联想起饼,“门徒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太16:7)我们人就是这样小心眼,联想很丰富。耶稣讲的是要防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教训,因为耶稣说了一个“酵”字,大家都联想到,难道是我们没有带饼吗?耶稣看出他们来,就责备他们是小信的人:“你们这小信的人,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彼此议论呢?你们还不明白吗?不记得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篮子的零碎吗?也不记得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吗?”(太16:8-10)难道你们还不能从我所做的事情中认识我是谁吗?而且还是小信,不能够相信我吗?耶稣责备门徒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耶稣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的思想还受着众人的干扰。
马太福音16章13-16节当中记载的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到了凯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耶稣问门徒:“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耶稣提出这个问题,因为看出了门徒对主认识不清晰。我们看门徒当中有多少答案,不要说全耶路撒冷的众人对“耶稣是谁”这个问题有多少答案,就是门徒也回答了很多答案。“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太16:14)因为先知身上的特点在耶稣身上都有,先知能行的神迹耶稣都能行,并且行了比先知还要大的神迹。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可能在众门徒中有一刻的沉默,没有声音。“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彼得回答出了耶稣基督想要告诉门徒的答案。但是耶稣说,这是圣灵指示你的,不是你自己认识到的,世人也是如此。彼得在“耶稣是谁”的问题上是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此时他很清楚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等到耶稣被抓和受审的时候,他也糊涂了,在人前一连三次发咒起誓不认识耶稣,也不知道他是谁(参太26:69-75)。
门徒的这些答案中,认为耶稣是先知的人,大有人在,这也是当时那个时代中,绝大多数人对耶稣的认可。因为他们知道先知做什么,他们很熟悉。但是他们不熟悉弥赛亚来地上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只是知道弥赛亚要来,而弥赛亚来到地上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不知道。所以他们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只想和先知挂钩,而耶稣是不是基督,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是说不清楚的,连门徒也都说不清楚。
马太福音21章1-10节经文,正是耶稣籍着这次过节,进耶路撒冷圣城,以无言的方式,以戏剧式的方式,甚至以极其张扬的方式,告诉众人他自己是谁。这次耶稣上耶路撒冷过节,不是暗去,而是明去,而且是以极其张扬的方式进入圣城。门徒“牵了驴和驴驹来,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太21:7-8)“前行后随的众人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称颂的话)!’”(太21:9)“和散那”实际上是“拯救”的意思,“拯救”不是弥赛亚的政治口号。在先知书的预言中,要有一位君王来,他是谦卑的,柔和的,骑着驴,骑着驴的驹子。圣经当中,在以赛亚先知书当中有这样的记载,“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但是众多犹太人认为,他们渴望有一个自由的国家。因为在主前586年和722年,先后在南国和北国亡国之后,犹太人再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是一个附属国。希律王虽然是犹太人的王,但是他听命于罗马凯撒皇帝。所有的犹太人太渴望有自由的国家,有自己的王。这个希望就寄托在了弥赛亚身上。他们希望有一天弥赛亚能够来,他们可以得到自由。棕树枝攥在他们的手里,象征着军队的旗帜。所以他们高喊“和散那”。
耶稣骑着驴的驹子,以王者的身份荣进耶路撒冷圣城。但是他不是以人想象中的一个王来到耶路撒冷。所以马太福音21章4-5节说:“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要对锡安的居民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耶稣这样做是为了应验先知的预言。马太福音之前,我们一直在分享,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马太福音记载,耶稣每到关键时刻,都要以实际行动证实先知在书中,指着自己所发出的预言。耶稣这次进耶路撒冷圣城,就是以戏剧的方式宣告自己的身份,那就是彼得对耶稣的认识——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如果这个问题今天由我们来回答,耶稣究竟是谁?在圣经中已经有很多记载,但圣经的记载是否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答案?我们一起来查考。
第一,从耶稣降生的事上可以知道耶稣是谁。“耶稣是谁”这个问题不是让我们去猜,不是让我们听别人怎么说。圣经怎么记载,我们心里就应该怎么信。早在耶稣降生前740年,就有先知以赛亚预言过:“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赛7:14)在耶稣降生的时候,也特别提到了这件事。“耶稣基督降生的事记在下面: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太1:18)正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天使也将童女怀孕这件事告诉了约瑟,在梦中告诉他:“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太1:20)之后,天使又回应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太1:23)把这句话重复给约瑟听。约瑟是一个义人,他明白圣经记载的,约瑟也真的照着天使告诉他的话去行,顺服神的安排,迎娶了未婚妻马利亚。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回答,从耶稣基督降生的事上,就已经知道他是谁。
第二,从耶稣受洗时可以知道耶稣是谁。“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仿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6-17)另外,在马可福音1章10-11节、路加福音3章21-22节都有同样的描述。约翰福音中,施洗约翰也描述了这件事,他看见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耶稣的身上,他就知道那就是基督,是神的羔羊,是自己作为开路的先锋,而预备后者要来的那一位(参约1:32-34)。马可福音3章10节记载,耶稣行了许许多多的神迹,也医治了许多人的病,“所以凡有灾病的,都挤进来要摸他。”(可3:10)最关键的事情,人可能对“耶稣是谁”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着不太明显、不很清晰的认识。“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可3:11)撒旦也在为耶稣是神的儿子作见证,当然我们不能说撒旦是好心,这以后撒旦还是入了加略人犹大的心,使他把耶稣出卖了,耶稣就走向了十字架。
第三,从耶稣的话语中可以认识耶稣是谁。耶稣在不同的场合宣讲他自己是谁。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我是好牧人,我是道路真理生命,我是世界的光。没有一个先知曾经这样说过,只有耶稣基督宣告自己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5)“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0:14)“我就是道理、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叫迷茫的人可以有方向。“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能够看见神的荣耀。耶稣还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约7:37)又说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只有一位生命的救主才可以用这样的口气说话,只有生命的救主才可以赐给人生命,赐给人光,赐给人力量,才可以背负所有人的重担。
第四,从十字架上可以知道耶稣是谁。在马太福音21章1-11节看出,耶稣这次来耶路撒冷,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身份,让所有人通过十字架,自己来回答耶稣是谁。这个问题留给了每一个人,再不是耶稣自己回答自己是谁,而是让所有人回答耶稣是谁。耶稣是弥赛亚,是基督。在棕枝主日,他以无言的方式宣告自己就是受膏者弥赛亚,作神的羔羊背负世人所有的罪恶。这不再是先知的预言,而是一个现实。他要用十字架上流出的宝血遮盖世人一切的罪恶。他以神的羔羊,逾越节的羔羊的身份背负世人所有的罪孽。逾越节的羔羊预示着拯救。他以神儿子的身份亲自背负世人的罪恶,让我们所有人的罪都归在他的身上,为我们所有的罪人而死。耶稣基督以自我牺牲的方式告诉世人——他是君王。但他不是世界上政治性质的君王。他是拯救,他不像世上的君王拯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时,让许多人流出鲜血。耶稣基督是拯救,他不需要任何人为和平献上自己的生命,而他自己为所有人流尽了鲜血,为别人做事情。他不让世人为他受苦,而他自己为罪人尝尽了苦味。耶稣基督复活也同时告诉了我们——他就是基督,他已经胜过了死亡,胜过掌死权的。他已经战胜了罪恶。相信他的人,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喜乐平安。
耶稣是谁?大卫说:“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诗18:2)耶稣是谁?彼得说:“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今天,圣灵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都已经承认耶稣是我们的救主,也是自己的神。耶稣基督要与我们每个人建立生命的关系,但还有很多人对耶稣认识不清。今天在棕枝主日,我们又一次藉着圣经的启示,看到圣经关于“耶稣是谁”所有的记载,从他降生到自己的事工,从他自己的话语到自己走上十字架,以至于到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告诉我们他是谁。他要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做主做王。
今天这一个问题也留给了我们。耶稣是谁?神要每个人自主回答。我们的信仰再不是人云亦云,而是从我们的生命中经历到所敬拜的耶稣是谁。圣经告诉我们,他是基督,是弥赛亚。但是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我们仍然有着自己的答案。耶稣是谁?是我的主,是我的神。这个问题要我们自己来回答。面对耶稣基督,面对拯救我们、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尽宝血的主耶稣基督,我们亲自来告诉耶稣:你是谁。
有位弟兄思考这个问题时,被圣灵充满而泪流满面。在他的生命当中,不是说他不知道耶稣是谁,而是他真正地接受耶稣是生命的救主。耶稣已经背负了我们所有的罪恶,为我们走上了十字架,我们所有的罪恶都被他的宝血所洗刷。
我们知道了答案,就能够在主耶稣基督里面过得胜的生活。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患难,我们的信仰永远不会动摇。因为他是我们的救主,是我们的神,是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
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谁?是我的主、我的神,他是我的救主。愿神引导我们,愿圣灵充满我们。当承认耶稣是我的主、我的神,我就得到了耶稣基督所赐给我的平安和喜乐。他就是我生命的力量,是我患难时的帮助,是我心灵的安慰,是我困苦时的喜乐。
愿耶稣基督因着他是我的救主、我的神,将这一切祝福、安慰、力量、喜乐、平安赐给我们每个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