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4-07-06| 边文爱:父在暗中察看(三)


  • by
  • 2014-Jul-06

证道经文太6:16-18 

[马太福音 6:16] 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马太福音 6:17] 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

[马太福音 6:18] 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证道内容:

今天和弟兄姊妹分享关于禁食的信息。前两次我们分享过施舍和祈祷,施舍、祈祷和禁食被称为犹太人善良生活的三大支柱。可以说,这三件事情对于每一个犹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人是不是做得最好呢?在耶稣的教导中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好的事情有时候不见得做在神的心意上。
禁食就是不吃不喝。为什么要禁食?犹太人的生活中有禁食的律例,他们认为禁食可以吸引神的注意力,还可以让自己的认罪、所讲的话,更加真实,也更加被神悦纳,这是在他们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认为禁食在神面前是被看重的一件事,所以犹太人不仅有全国性的禁食,也有个人日常生活中私人的禁食。禁食时间是从天亮开始到日落西山为止,除了这段时间以外,人可以正常饮食。

马太福音第4章记载,耶稣开始传道时也有过禁食的生活,那次耶稣禁食了四十昼夜。撒母耳记上7章5-6节,讲到以色列人在与菲利士人的战争中惨败,神的约柜也被菲利士人掳走。这时撒母耳召集全国的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为他们祷告耶和华。“他们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撒上7:6)他们就一同在神面前认罪。
撒母耳记下1章11-12节,也记载以色列人和菲利士人的战争。这次战争中扫罗王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一同阵亡。大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伤痛,“大卫就撕裂衣服,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而且悲哀、哭号、禁食到晚上,是因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并耶和华的民以色列家的人倒在刀下。”(撒下1:11-12)

到了新约时代,禁食不仅是全国性的活动,更成为私人生活中的禁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禁食的生活习惯。路加福音5章27-34节讲述了一件事:耶稣呼召了一个门徒,他是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做了耶稣的门徒以后,利未就跟随耶稣,因为他有钱,“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路5:29-30)法利赛人和文士就质疑:“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独你的门徒又吃又喝。”(路5:33)他们认为耶稣的门徒不属灵,没有履行犹太人习惯性的禁食生活。耶稣回答他们:“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路5:34-35)我们看到,耶稣不是反对禁食,而是更看中一个人在神面前禁食的时机和心态。

马太福音第17章也讲述了一件事:一位父亲带着害癫痫病的儿子,来求耶稣的门徒医治。但是门徒没有把他儿子的病治好,后来父亲就带着儿子来找耶稣,“耶稣斥责那鬼,鬼就出来,从此孩子就痊愈了。”(太17:18)门徒看到耶稣医治了这个孩子,就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太17:19)耶稣讲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你们的信心小。”(太17:20)第二个原因:“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太17:21)就是要用禁食祷告的方式才可以把鬼赶出去。在耶稣的教训中,我们看到他是支持禁食的——有一些事一定要通过禁食才可以办到。

那么是不是就像犹太人所想的那样,禁食可以吸引神的注意力,改变神的做法呢?并不见得如此。总的来讲,耶稣认为禁食祷告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禁食的时候,自己的祷告会更加专一,不会为吃什么、喝什么而耽误时间,让自己的心更加安静在神的面前,专一地祷告寻求神。

从以上的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的禁食分三种情况。一种是为刻苦己心,藉着禁食在神面前训练自己的心志,这种禁食是强迫性的,想做也要做,不想做也要做,因为这是全国性的禁食,并且是写到律法中的律例,作为犹太人必须遵守。

利未记16章29-34节记载了关于赎罪日的律例。赎罪日是全犹太人都要禁食的一天,时间是犹太历的七月初十日。圣经说,“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作;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利16:29-31)接着又强调,“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利16:34)在这一天,以色列全国的人民都要禁食,一年一次为自己的罪在神面前禁食祷告。祭司要穿着圣洁的细麻布衣服为全国百姓举行重大的赎罪礼。第四次中东战争就是在赎罪日这一天打响,所以也称为“赎罪日战争”。叙利亚人和埃及人早已策划好在赎罪日,趁以色列人什么工都不可做的时候进攻,以色列人肯定不会还手,事实的确像他们策划的那样,那一次以色列人被打得很惨。

在以色列全国禁食的这天,律例规定:什么都不可以做,不仅不能做工,也禁止吃喝、沐浴、抹香膏和闻香味。这是比较严格的。因此犹太人禁食有不梳头、不洗脸的习惯。然而耶稣反过来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太6:17-18)在全国性禁食的日子中,犹太人中有几类人可以不禁食,如孕妇、战场上的战士,以及病人等不适合禁食的人。但是因为禁食对于以色列人的意义极其重大,所以这些不禁食的人必须用施舍的方式弥补缺项,这就是犹太人在信仰方面严谨的地方。

禁食的第二种情况是为了认罪。犹太人认为禁食使他们的认罪更诚恳,话语更真实,更蒙神看重,更容易被神饶恕过犯。所以他们认罪的时候也有禁食的习惯。士师记第20章记载了历史上以色列人与便雅悯人的一次内战。便雅悯支派是十二支派中的一支,因为在以色列人面前做了羞辱的事,导致所有以色列人都起来与便雅悯支派打仗。那次争战非常惨烈,最终到了便雅悯支派几乎全部灭亡的地步。这时以色列人突然之间醒悟过来。“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士21:2-3)这个时候他们就为自己所犯的罪懊悔在神的面前。全国禁食祷告,求神继续将这个支派留在他们当中。

还有我们刚才看到的撒母耳记上7章5-6节,讲述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战争,约柜被掳走,他们“打水浇在耶和华面前,当日禁食”(撒上7:6)。以色列人那次的失败是因为拜两个假神巴力和亚斯他录,导致他们不仅死伤惨重,而且约柜被非利士人掳走。这对于他们是奇耻大辱,所以全国人认罪祷告禁食。通过在神面前的祷告和认罪,神在非利士人当中做工,非利士人主动将约柜送回给以色列人。这些都是他们在历史当中所遭遇的一些事情,通过禁食、祷告、认罪,求神在他们当中做工,

禁食的第三种情况是为了准备得到神的启示。如果想要得到神的信息,无论是为自己的事、国家的事,或为了在艰难困苦中寻求前面的方向,都可以通过禁食得到神的启示。禁食是为了得启示的预备。刚才我们谈到耶稣受洗之后,在进入侍奉之前,有过四十昼夜的禁食。耶稣在旷野专一寻求和神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即将要走上侍奉的道路做充分准备。虽然经上没有记载耶稣一个人在旷野禁食祷告的细节,但是记载了耶稣祷告四十昼夜之后,魔鬼前来试探耶稣。

此外,使徒行传多次记载了门徒为得到神的启示而禁食祷告。当耶稣复活之后,门徒接续福音的使命,既要传讲福音,还要治理教会。在那样的神圣工作中,第一代使徒们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经常会在神的面前禁食祷告。使徒行传第13章记载,安提阿教会有几位先知和教师,“他们侍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13:2-3)他们按照神所启示的,出去传讲福音。之后,保罗开始将他的福音传遍犹太全地,又带到罗马,带到外邦,这就是保罗侍奉道路中的一些经历。
但以理书记载了但以理在被掳国禁食祷告的生活。他也是为了得到神的启示,并且代国人在神面前认罪禁食祷告。但以理在被掳国作先知,仍然守着犹太人一日三次祷告和在神面前禁食祷告的习惯。有一次他“从书上得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但9:2),知道他们被掳到外邦要经历70年的时间才可以返回自己的国土,那时但以理就在神的面前痛哭流涕而且禁食祷告。经上记载“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祷恳求。”(但9:3)为自己本国的人在神面前犯的罪祷告,同时也为自己能得到神的信息而禁食祷告。

以上我们看到的犹太人禁食祷告都是非常积极的,或是刻苦己心,或是为了认罪,或是为了得到神的启示。但是在耶稣时代,耶稣发现人们虽然保持禁食祷告的习惯,但是已经失去了禁食祷告内在的本质含义,仅仅作为人们日常的一种宗教礼仪和习惯,而不是通过禁食祷告去建立和神之间的关系。所以耶稣就告诉他的门徒和听他讲道的人:“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17-18)关于施舍、祷告、禁食,耶稣讲的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三件犹太人认为善良的事,要行在暗中给父察看,不是做给人看。耶稣作为神的独生爱子,也可以说作为神自己,清楚地知道神喜悦什么,不喜悦什么。神不喜悦看到人们在信仰上的虚假,喜悦看到内心信仰中的诚实和真实。所以在耶稣基督的教导中,他更愿意我们的信仰成为一种活的信仰,让我们成为世界的光和世界的盐,因为我们敬拜的神是活着的神。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禁食祷告带给我们的益处是什么?禁食祷告能够让我们更加亲近神,能够除去我们在神面前所有的过失,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洗净我们的罪恶,让我们的生命和心灵与神之间畅通无阻,使我们既懂得神的心意,又按着神的旨意去做。更重要的是,禁食祷告让我们的心更加安静在神的面前,更加重视我们和神之间的沟通和关系。

圣经中有三个人物值得我们效法和思考。在路加福音第2章提到了两个人物,他们在圣经中没有太多的记载,仅仅在这里提到了一次,但是这两位的信仰生活值得我们所有人效法。第一个人叫亚拿,是一位女先知,“是亚设支派法内力的女儿,年纪已经老迈,从作童女出嫁的时候,同丈夫住了七年,就寡居了。现在已经八十四岁,并不离开圣殿,禁食祈求,昼夜侍奉神。”(路2:36-37)这位老人信仰生活非常虔诚,因而得蒙神的悦纳。在她身上发生了一件事,在耶稣出生刚满8天,按照犹太人的规矩,长子要去圣殿行洁净的礼,将这个孩子归给神,归荣耀给神。耶稣的父母约瑟和马利亚,也是同样在圣殿中行洁净的礼,“正当那时,她进前来称谢神,将孩子的事对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讲说。”(路2:38)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属灵生命蒙神悦纳,在于有真诚的信仰。

在那个时代,耶稣传道时藉着教导和神迹奇事引导当时的人接受他、相信他是神的儿子,是弥赛亚。承认耶稣基督对当时的人很困难,但对这位84岁的老人,却轻而易举,这不是由于年龄和经验,乃是因为她属灵的生命。通过她的祷告和在神面前的信仰,她和神建立的关系是一种无障碍的绿色通道,看这个孩子就知道这是基督。这是非常有福气的事,我经常和弟兄姊妹分享,我自己也经常思考,我们现在相信神,可是有时候会批评犹太人,在耶稣在世时不相信耶稣,并且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如果真的是耶稣复活站在我们当中,我们都能认出他是基督吗?认识神,不是凭着我们的眼睛,而是凭着属灵的生命,凭着圣灵的感动和引导。亚拿就是这样,她有圣灵的同在,当她看到耶稣,就知道这是基督。不仅知道这是基督,并且她称颂神,把耶稣的事情传讲给当时耶路撒冷盼望得救的人。

第二个人物是西面,住在耶路撒冷,经上没有提及他的身份,只说“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面,这人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他得了圣灵的启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见主所立的基督。他受了圣灵的感动,进入圣殿,正遇见耶稣的父母抱着孩子进来,要照律法的规矩办理。西面就用手接过他来,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荣耀。’”(路2:25-32)弟兄姊妹,这也是一位老人家,西面又公义又虔诚,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这和当时的以色列人比较起来有很大差异。耶稣是极力宣讲“我是生命的活水,我是生命的粮,我是安慰,我是……”。但是没人接受,反而把耶稣当成亵渎神的人,而西面的心志是一直在神前祷告,在自己没有死的时候就看见基督。神悦纳、垂听、应允他的祷告,他真的在未死之前看见了耶稣,之后就说现在可以释放仆人安然去世了,我已经看到了你的救恩。

这两个人没有显赫的事迹,他们的信仰生活是那样地实实在在,他们的信仰行在神的面前。也没有任何人给他们讲述过耶稣的事,但是他们通过圣灵的引导,通过在神面前有一个敬虔的属灵的生命,因有圣灵与他们同在,所以看见耶稣,就认识耶稣是基督。这是两个非常有福气的人。

我经常在思考这两个人物,我们和神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非常伟大的事业,或是属灵的事工上,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神面前的定位,和神对我们的认可。祷告、祈求等各样的事情,都帮助我们疏通和神的关系,让我们与神的沟通无障碍,神的旨意能被我们明白,我们的心愿也能上达到神的面前。这种关系就像摩西与神的关系一样,是面对面的关系,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就像我们所唱的一首诗歌,主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朋友就是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你知道他的心,他也了解你的想法,彼此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互相帮助,这就是朋友关系。
更重要的是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主、我们的神、我们的天父。耶稣愿意我们每个人在他面前,更多明白他的心意。所以耶稣基督告诉人施舍时,不要张扬行在人的面前,没必要得人的称赞;祷告时也不要仅有外在虔诚的表现,而要进入内室祷告在暗中的父,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禁食时同样是如此,没必要一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是自己做到了属灵上怎样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将这些事情行在主面前。别人不洗脸不梳头,耶稣说你们禁食可以洗脸和梳头,要行在父的面前,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我们若在主面前有一颗虔诚心,耶稣基督会暗暗看到我们的行为,给予我们启示、看见,让我们更懂得神喜悦什么,不喜悦什么。

第三个人物是以斯拉。以斯拉记记载了以斯拉带着部分犹太人回归以色列的路上所经历的事。以色列一共有三次回归,分别是所罗巴伯、以斯拉和尼希米带着以色列民回归。他们的回归都非常艰难,从巴比伦回到犹太地路途相当遥远,并且要经历一道道关卡,有很多仇敌和危险。所以在以斯拉记8章21-23节,当以斯拉带领百姓要回到犹大地的时候,“在亚哈瓦河边宣告禁食,为要在我们神面前刻苦己心”(拉8:21),让他们的心意能得蒙神的悦纳,也愿他们的心志在神的面前是诚实的、被神所悦纳的。然后“求他使我们和妇人孩子,并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求王拨步兵马兵帮助我们抵挡路上的仇敌,本以为羞耻,因我曾对王说:‘我们神施恩的手,必帮助一切寻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忿怒,必攻击一切离弃他的。’所以我们禁食祈求我们的神,他就应允了我们。”(拉8:21-23)

弟兄姊妹我们看到,无论哪一类人,赫赫有名的也好,普通无名的也好,在神面前的信仰中,蒙神悦纳的共同地方就是诚实。他们的信仰是那么实在、畅通无阻,没有虚假的表现,内心怎么想就在神面前怎样讲,他们的情况是什么样,就在神面前将自己的真实情况讲出来,将自己的困难讲出来,把自己的事情摆在神面前,求神悦纳他们的心愿,成就他们一切所做的事,同时求神也把神的旨意显明出来。无论是前进道路中的困难,还是自己在神面前的亏欠,或是自己想要得到的属灵启示,他们都将自己的心愿摆明在神的面前,求神悦纳并且引导自己属灵的道路。
弟兄姊妹,我们的信仰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信仰是和神单独交通的信仰,是一对一的信仰。弟兄姊妹之间可以通过代祷、祷告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搀扶,一同走神永生的道路。但是神更看重的是我们和神之间一对一的关系,神要看我们的内心。耶稣三次教训,就是神要看我们的内心,并且是在暗中察看。耶稣不看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如何,更看重每个人做每样事情时,属灵方面的动机,以及和神的关系。

通过这三节的分享,我们知道神所喜悦的是什么,神不喜悦的是什么。神不喜悦虚假的信仰,神喜悦内里的诚实,神看人的内心,人看人的外貌。愿我们在今后的信仰中,真的像世上的光和世上的盐,在众人面前,因着见证让人们看出我们是属于神的人,便将荣耀和颂赞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神。这样一种信仰不是外在的虚伪的宗教习惯,乃是我们内心和神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身体、整个人能彰显出神的形象和样式,让人们看到我们的时候,能主动寻求、询问我们所信仰的神,这样我们传福音就会更加顺利,更加得力量,愿神祝福我们,使我们在家庭和工作中,把信仰实实在在摆在神面前,也使我们的形象和样式能带出神的形象和样式,让神的名因着我们而得着荣耀。

证道人: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