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经文:西 1:9-11
[歌罗西书 1:9] 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的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 神的旨意.
[歌罗西书 1:10]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 神.
[歌罗西书 1:11] 照他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
证道内容:
使徒保罗从来没有到过歌罗西的教会,但是当他听到以巴弗讲述歌罗西教会的状况之后,就在基督耶稣的爱里为歌罗西教会的肢体发出了爱的代求,就是今天我们所读的歌罗西书1章9-11节的经文:“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照他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西 1:9-11 )。在这三节经文中,我们看到使徒所发出的爱的代求。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学习这三节经文。
一、保罗代求的两种态度:立刻祷告和不住地祷告
保罗说,“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在保罗的描述中,他为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所发出的祷告有两种态度。一是立刻祷告。保罗说,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就开始为你们祷告。他一听到以巴弗告诉他歌罗西教会的遭遇、面临异端的挑战,就开始为歌罗西教会的肢体祷告。他的祷告是立刻的,没有拖延。所以保罗所说的第一句话给我们一个提醒,当我们看到教会、团契的需要,弟兄姊妹甚至是自己的需要,应当立刻在神的面前献上祷告,发出祈求。
旧约圣经有一卷书叫尼希米记。尼希米的弟兄来到尼希米面前,告诉他:“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尼1:3)尼希米听到故土遭遇这一切景况,“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尼1:4)。当伟大的尼希米先知听到耶路撒冷遭遇的一切不幸,就立刻在神面前祷告,仰望神的怜悯,求神施恩的手祝福耶路撒冷。当保罗听到歌罗西教会遭遇到的一切艰难、挑战,自从听见的日子开始,就为歌罗西教会的肢体祷告。今天我们应当效法保罗的祷告,我们的代求应当是立刻的。
经文也让我们看到保罗祷告的第二种态度,是不住地祷告,“也就为你们不住地祷告祈求”(西1:9)。他也曾经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告诉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不住地祈求,是神所喜悦的,是耶稣基督所期望的。
耶稣基督在世时,也曾讲过一个比喻。“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路18:2-5)然后耶稣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路18:6)你们昼夜呼求,那公义的神怎么能不垂听你们的祷告呢?弟兄姊妹,我们的神是慈爱的,也是公义的。耶稣藉着这个故事,愿意我们在祷告时不要灰心,能够不住地祷告,常常在他的面前祷告。
教会历史中非常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非常放荡。他的母亲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常常为儿子能够悔改、接受她所信的神而祷告。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奥古斯丁也没有什么改变,她非常失望。有一次,她的一位基督徒朋友安慰她说:“你用许多眼泪、许多祷告托住了儿子,他必不至失落。”这句话记载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
有一天,奥古斯丁在自己家的花园里,听到了一个孩童的声音:“拿起来读,拿起来读。”他就拿起身边的圣经,翻到的是罗马书13章12-14节:“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省察自己以往的行为,这不正是保罗在圣经中所说的吗?神藉着保罗的话告诉他,要脱去暗昧的行为,不要再放纵肉体的私欲。这几句话深深刺入到他的心灵。从那天开始,奥古斯丁悔改,生命转向神,开始寻求神,他把一生的精力奉献给神,为教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奥古斯丁的悔改与母亲不住的祷告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在英国教会的历史中,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叫乔治•慕勒。他曾经只用自己的祷告,建立起了孤儿院,最多的时候养育三千多名孤儿。乔治•穆勒从来不去募集捐款,他供应孤儿院一切需要,就是靠着自己的祷告。他在世时作过这样一个见证:我曾经为自己的五个朋友祷告了很长的时间。无论在哪里,我都要为他们祷告。十八个月以后,第一个朋友信主;又祷告五年之后,第二个朋友才信主;又祷告了六年之后,第三个朋友才信主;他去世后,另外两个朋友才信主。他为这几个朋友祷告了几十年。
不住地祷告,常常地祷告,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可能我们很多时候的祷告尚未成就,但是耶稣却教导我们不要灰心,应当常常祷告。就像保罗此刻一样,自从听见的日子,就不住地为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姐妹祷告祈求。在神的面前,保罗是立刻祷告,是不住祷告。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效仿。
二、保罗的祷告有两项具体内容:明白神的旨意和有力量遵行神的旨意
保罗为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祈求什么呢?从经文中我们看到,保罗在两个方面祈求。一是使他们能够明白神的旨意。保罗说:“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1:9)。“智慧”与“悟性”两个词比较难理解。在希腊原文中“智慧”指的是首要的、原则性的知识,“悟性”指的是一种应急的知识。保罗将“属灵的智慧悟性”用在基督徒的身上,是希望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能够明白基督教伟大的真理,更明白如何将神的真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命里行出来、活出来。所以保罗在这里祷告,愿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就是明白神的救恩,明白神要做的事,更明白在生命当中,面对神的救赎,我们该怎样生活。
保罗告诉歌罗西教会的肢体,耶稣基督就是神的像,是首生的,他就是神。耶稣基督不是被造之物,乃是神藉着他创造了一切,万有也都是为他造的,并且都靠他而立。耶稣基督还是教会的救主,教会的元首。他藉着受死与复活,使每一个人可以得着拯救(参西1:15-20)。
保罗还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得救不能够靠“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西2:8),也不能够靠遵行律法,同样也不能够靠倚靠天使,也不能够靠自我禁欲,只能够靠那一位为我们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这就是基督教伟大的真理。靠着那一位为我们已死,并且已复活的耶稣基督,人就可以得着生命,得着救赎。
保罗从歌罗西书第3章开始,告诉信徒怎样将真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保罗告诉他们,应当除去一切的谎言,一切言语上的罪,一切的淫乱、恶欲、邪情的罪,也应当除去一切的恶毒、忿怒、心性方面的罪(参西3:5)。保罗告诉他们在生命中,应当凡事要存谦卑、怜悯、温柔、忍耐、饶恕、爱心、感恩的心等等(参西3:12)。保罗还告诉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爱妻子,儿女要在主里听从父母,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做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主人的,主人要公公平平地待仆人(参西3:18-22,4:1),并且对待外人的时候要用智慧交往,言语要带着和气(参西4:5-6)。
在歌罗西书第3-4章,保罗对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真理,也进行了非常具体的教导。我们看到保罗祷告,希望他们能够在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明白神的旨意。保罗在具体劝勉时,也在教导他们到底什么是属灵的智慧和悟性。我们发现,使徒保罗求神作工的时候,自己也会尽上当尽的本分。他劝勉歌罗西教会的肢体,首先要求神帮助他们明白属灵的智慧与悟性。他非常清楚自己是与神同工的,所以首先为他们代祷,接下来自己也尽上当尽的本分。保罗希望他们真的在生命中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这是保罗为他们祈求的第一项内容。
第二项内容,保罗祈求神赐给他们力量,能够遵行神的旨意。保罗说:“照他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西1:11)。保罗明白,遵行神旨意的力量也是来自于我们的神。我们明白了神的旨意,也必须靠着神的恩典和力量来遵行他的旨意。所以保罗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保罗非常清楚,自己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力量就来自于那位又真又活的神。他在歌林多前书第15章强调,“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林前15:10)
弟兄姊妹,我们反思自己,当我们在神的家里尽心尽力劳苦的时候,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呢?还是觉得神给你的恩典比别人多呢?有时我们就觉得自己是比别人强,只看到自己在教会付出了多少,奉献了多少金钱、精力、时间。但是保罗却说“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与我同在。”他知道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去爱神,这力量都是从神而来的。所以,他在神的面前始终存着一颗感恩的心。
保罗此刻也在祈求他的神加力量给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使他们能够遵行神的旨意,在生命中见证神、荣耀神。保罗在这里也特别让我们看到,有了神的力量,在遵行神的旨意时会有的表现:“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西1:11)。忍耐是针对不好的事情而言,宽容是针对你不愿意面对的人而言。有了神的力量,我们都能欢欢喜喜地面对那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不愿意面对的人。
在教会中,你也会经历到很多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不愿意接触的人。我们是否能欢欢喜喜地面对?保罗身处罗马监狱时,有的基督徒看到保罗被囚禁了,就接续保罗多做主工,就竭力地传福音。也有人在竭力传福音,但是他们的动机不是这样,他们觉得有恩赐的保罗好不容易被关进去了,现在可以让他看到我们的能力了。在腓立比书中,保罗就说:“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1:18)监狱之外还有些弟兄姊妹对他非常嫉妒,但保罗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情况,依然充满喜乐。真是靠着主的力量才能做到“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和宽容”。才能完全遵行神的旨意。保罗此时此刻祈求的,就是这种力量能够加在歌罗西教会肢体的生命中。
以上就是保罗为歌罗西教会的肢体祈求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明白神的旨意,并且有力量来遵行神的旨意。
三、保罗代求的目标:渐渐地多知道神
当他们明白了神的旨意,也能够遵行神的旨意时,保罗说:“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最终达到一个目标——“渐渐地多知道神”。(西1:10)。
明白神的旨意,是在头脑里。靠着遵行神的旨意有所经历之后,我们对神的认识,是在心里、在生命里的。这种认识能够激励我们不断地快跑跟随主,也能够帮助我们胜过任何艰难的环境。我们靠着经历,最终渐渐地多知道神。保罗在这里发出的代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他们的生命能因着明白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最终渐渐地多知道神。
我们教会有一位姊妹,在上大学时就在这里做礼拜。她有助学金,也有奖学金,就坚持十一奉献。即或最初自己只有一点点助学金,她也坚持十一奉献。工作之后依然如此。她分享说,神真的从来都没有使她缺乏过,她体验到遵行神的旨意,她的好处不在神以外。
在圣经里我们看到,神告诉亚伯拉罕要将自己独生的、所爱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亚伯拉罕就带着儿子,劈好了柴,到了摩利亚山上。将要献祭时,神又告诉他说不可以杀害童子。他看到小树林中有一只公羊,就把这只公羊献为燔祭。他给这个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意为在耶和华的山上必有预备(参创22:1-14)。亚伯拉罕通过明白神的话语、遵行神的话语,最终体验到,活在神的里面神真的必有预备。神丰盛的恩典会使你一无缺乏,会使你独生的、所爱的儿子仍然在你的家中。所以亚伯拉罕给那个地方起名叫耶和华以勒。亚伯拉罕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在生命里真正地经历到这位神就是有预备的神。
保罗对歌罗西教会弟兄姊妹的目标,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目标。他希望神的每个儿女都能渐渐地多知道神。我们要清楚,只有藉着明白并且遵行神的旨意,我们才能渐渐地多知道神、认识神。
我在读神学的时候,暑假来海淀教会实习。教会安排我每周讲一次道。现在也几乎是每周都讲一次。但当时非常发愁,因为我信主一年就读神学,没有任何教会服侍的经历。在神学院三年级到这里来服侍的时候,每周要讲一篇道,压力非常大,刚开始都有了轻度的神经衰弱,每天夜里两点钟会准时醒来,睡不好觉。后来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了背诵的一节经文:“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前5:7)记得是彼得所说的话,就到彼得的书信中查找。找到了彼得前书5章7节,一看上下经文,恰恰是彼得劝勉那些牧养群羊的年轻人。我说:主啊,我还没毕业,我这么年轻,真的有太多忧虑。但是你藉着彼得告诉我,应当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你,你就顾念我。从那一刻开始,我说:主啊,你负我这个假期实习完全的责任。我尽力好好预备,至于能不能讲出来,讲得好与坏,我把结果都交给神,你负责任吧。这个假期真的就顺利过来了,也经历到了神特别的保守和恩典。我觉得那个假期的经历对我非常宝贵,我体会到了这位神是顾念我们的神。当我们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他,他真的会顾念我们。毕业之后进入工场中,事情更多,服侍也更多,可是再没有过像最初那样的忧虑。
我们需要靠着明白并遵行他的话语,才能知道我们这位神。这是保罗在祷告中期望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今天我们在这短短的三节经文中,看到了保罗发出的伟大代求,这是爱的代求。盼望我们都能效法保罗,立刻地、不住地为你有感动的肢体、团契和教会祷告。求神使我们在他的里面明白他的旨意,更有力量遵行他的旨意。让我们一同在神的里面渐渐地多知道神,让我们的生命能够荣耀他、见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