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7章36-50节记载了一个有罪的女人得赦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是主、法利赛人西门和一个没有记载名字的女人。今天我们藉着这段经文来分享“有罪女人的祷告——爱与感激”。
我们发现在这段经文里这个女人没有说一句话。我们通常理解的祷告是用语言来表达内心对神的祈求、仰望或感谢。这个女人没有用言语而是用行动来表明内心中对神的祈求、仰望和感谢,她所做的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祷告。这个女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榜样,即以行动向神献上感谢,表明了她内心之中对神的信靠和仰望。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有关祷告的特别的功课。
|
本来今天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关于彼得的祷告系列之二,因这个月是感恩月,教会安排讲感恩的题目。不过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也与祷告有关,学习的经文是路加福音7章36-50节,题目是“一个有罪女人的祷告——爱与感激”。从我们刚才读的经文中,透过这个有罪的女人的举动,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实际的行动可以是一篇最美的祷告,有时再多的言语,也抵不过一个爱与感激的实际行动。
|
今天是十一月份感恩月的第二个主日,本月的主日我们都会探讨关于感恩的内容。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18节的经文弟兄姊妹都比较熟悉,“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我们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凡事谢恩”。
今天下午我和张传道从三楼下到二楼,看到有三位弟兄围成一圈在祷告,这三位正是此时此刻为我们的聚会摄像的弟兄。他们为今天下午的敬拜、为他们所要做的工作祷告,他们献上的是喜乐、赞美、敬拜的祷告。我心里很感恩,不断赞美神,因为我们所做的圣工,并不是靠自身的技能而得以胜任,乃是藉着愿意摆上自己,蒙神赐恩,才能做得完备,荣神益人。
|
亲爱的弟兄姊妹,愿神的平安与我们每一个人同在!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6-18节的经文:“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
弟兄姊妹,请将圣经翻到旧约诗篇第50篇14-15节:“你们要以感谢为祭献与神,又要向至高者还你的愿,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
有的弟兄姊妹喜欢看新约圣经,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愿意多读旧约圣经。由于旧约篇幅比较多,加上我个人的偏好,我每天读三章新约,也要读四、五章旧约。
读旧约圣经的时候,我注意到,圣经中多次提到献祭,刚才我们所读的诗篇50篇14节讲到“你们要以感谢为祭”。其实,在圣经的其他地方还提到了很多种“祭”。这里简单地给大家概括一下旧约圣经中提到的“祭”。
|
今天是感恩月的第一个主日礼拜。在感恩月中,很多弟兄姊妹把瓜果、粮油各样的土产带到教会里来,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弟兄姊妹,我们献上这样的祭物是否就能讨神的喜悦,得到神的祝福呢?对于旧约时代的以色列民来说,献祭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旧约圣经利未记里记载,神对献祭、祭物、祭祀和礼仪都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从圣经中也看到,不是所有的献祭都是讨神喜悦的。该隐和亚伯兄弟俩都献祭,但神却只看中了亚伯的祭物。该隐非常不高兴,神却对他说:“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创4:7)可见,问题不在于祭物,而是该隐存在问题。撒母耳记上13章中讲到以色列的第一个王扫罗在吉甲献祭,他却被神弃绝了。
|
感谢主的恩典!在哥林多前书第15章,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分享了有关复活的问题,旨在消除他们对复活所存的疑问。那么,复活对于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愿意藉着本章50-58节的经文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信仰的核心内容——教会的盼望。
|
感谢主的恩典!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哥林多前书倒数第2章的经文,从哥林多前书中,我们看到保罗讲了许许多多的话语,也解决了哥林多教会很多的问题。在他最后要结束这章的时候,他提到了教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对复活的怀疑。这章圣经比较长,保罗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关于复活的事情。对于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与复活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对于很多信徒来讲,信耶稣的降生、受死比信耶稣的复活更为容易。
|
上一周,电视、报纸及网络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新闻,就是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女孩,在马路上被两辆车碾压了三次。18个路人经过,却无人施救,都冷漠地离去。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看到了,把小悦悦从路中间抱起来,向旁边的人去求救。消息传出后,整个社会为之震惊。人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愤怒,很多爱心人士也为小悦悦捐款。很不幸,这个小女孩前几天离开了人世。人们都感到很难过,也有很多人在网络上留言:“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被车碾压,奄奄一息,为什么那18个人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无情,社会道德何在?”
|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今天我非常地高兴,也非常地激动,感谢诗班为神献上的赞美诗歌。我们要分享的诗篇,是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用歌声赞美神的篇章。我记得,三十多年前,在我很小的时候,弟兄姊妹礼拜时用的是手抄本的圣经经卷,因为那时候人们没有整本的圣经。弟兄姊妹手抄的多半是诗篇,他们会用中国的曲调唱出来。每次唱这些诗歌的时候,我们心里就觉得欢喜、快乐,因为这是神的话语。
|
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常被称为爱的篇章、爱的诗歌。在这章中,使徒保罗对爱进行了非常详细地阐述,告诉我们爱的重要性、爱的内涵以及爱的超越性。今天,我从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来思想这章经文。
一、爱的重要性
在哥林多前书第12章,保罗谈到了有关恩赐的问题。进入到第13章,保罗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爱要比恩赐更加重要。
|
弟兄姊妹,我们可以把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分成三个部分来分享:1-3节是第一部分,4-7节是第二部分,8-13节是第三部分。前三节所讲的主题是爱高于一切。保罗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这三节经文告诉我们:爱高过知识,爱高过口才。
|
每个月的第一个主日我们海淀堂都举行圣餐。我们常常领受圣餐,那么,我们当以怎样的心情和态度去领受圣餐呢?圣餐的意义是什么?今天我们藉着哥林多前书11章的经文来思考:圣餐的意义。 首先,圣餐是主耶稣基督亲自设立的。
|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刚才韩牧师带领我们一起读了哥林多前书11章23-34节的经文。这段经文对我们每一位基督徒,特别是受了洗的弟兄姊妹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每个月的第一个主日是海淀堂的圣餐礼拜。在举行圣餐的过程中,主礼牧师会奉主的名,按照刚才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举行圣礼。每当我们读到这段经文时,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非常亲切。因为一方面,这段经文为我们描述了神圣的圣礼,在其中,我们同享神为我们预备的丰盛恩典;另一方面,这也是耶稣基督在亲自对我们说话。从写作时间上来看,哥林多前书写作的时间比较早。
|
哥林多前书9章20-23节:“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使徒保罗在论到主的工人应当享有的个人正当权利时,他说,我们都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9:23)
|
感谢主!按照教会讲道的计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哥林多前书第9章的内容,主题是“使徒的权利”,内容是保罗论他作使徒的权利,并且他因着爱愿意放下这权利,和因着爱如何善用这权利。
|
今天我们分享的经文是哥林多前书8章1-13节。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才能活出基督的样式,使我们的信仰能够彰显于众人,荣神益人,让更多的人认识神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有一位姊妹曾经和我分享过一件事情:不久前,她的父亲去世了,她的弟兄姐妹想按照老家的习俗办理丧事,其中免不了有烧香、跪拜等迷信色彩的活动。作为一个基督徒,这个姊妹该怎么办?她要不要参加亲人的葬礼?如果参加的话,她如何做到既尽了孝道又能谨守神的命令,使神的名得荣耀呢?
|
今天我们分享教会的见证。教会的见证就是信徒生活的见证,包括在工作、家庭和教会当中的见证。基督徒的生活以信仰为指导,生活又体现出我们的信仰,两者相辅相成。把圣经背得滚瓜烂熟、拥有丰富的神学知识或热心传福音并不代表你很属灵、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把神的道彰显出来。
|
弟兄姊妹,上个月我有机会同北京教会的三位同工(其中一位是海淀堂的吴牧师)参加在深圳召开的大运会的服侍。二十多天里,我们接触了不少国外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运动员。虽然我们每一次交流的内容都不相同,但是几乎每一次我们都能够收到类似的信息——那就是国外的运动员对中国和深圳的赞许——中国人的友好、热情,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美丽……深圳的确很美,但我想,最美的莫过于在深圳大运会服侍的工作人员的笑脸。虽然我们彼此的语言不同,但所有的人都能够读懂我们的笑脸,以及这个笑脸所传达出来的友好、欢乐的信息,正如大运会的会徽:HAPPY YOU,欢乐 YOU——笑脸诚迎天下客。
|
感谢主的恩典,明亮传道为我们读了哥林多前书6章12-20节的经文。今天我主要围绕哥林多前书5章、6章的内容和弟兄姊妹分享“教会的见证”。
我们知道,哥林多教会是一个蒙神眷顾的教会,人才济济,但是这个教会也有很多问题:不合一,高举个人,有人说属保罗,有人说属亚波罗……,还有淫乱的问题。在这个道德水平低下的城市中不但有假神,人们还以行淫的方式敬拜偶像,问题诸多。
|